新基建是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增速的一大推动力,而
智慧城市是新基建的服务对象,并建立在新基建的落实基础上。毫无疑问,2021年的智慧城市将是一门好生意。不过,在智慧城市建设冗长的产业结构上,企业如何找到自己的优势,以及寻找新的应用场景,是未来能否占领市场高地的关键一环。
对于后疫情时代企业的机会,吴华认为,疫情过后,老百姓对自己的健康情况更为关注,围绕着健康管理,将衍生出很多市场机会。比如在人员聚集度高的校园,当测温成为必备建设项目之后,围绕着人体的其他生理指标,也可以考虑通过物联网技术进行常态化监测,为学生更加健康、安全的学习提供技术保障。
另一方面,目前的AIoT应用中,有限的厂商研发资源与用户越来越多的需求已经形成矛盾;同时,用户自身的业务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业务能力的封闭,意味着无法快速适应用户需求。因此,宇视利用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的途径。即通过高扩展的软件平台服务,根据不同行业需求提供不同业务软件,来快速响应用户的差异化需求。用户在获得场景化SaaS应用的同时,还可以得到开放的中台能力以为未来的拓展升级提供空间。
不过从宏观上看,业内人士郑先生认为,
智慧城市未来的趋势将是“数字底座”。“智慧城市底座即是智能城市操作系统的定位。共建的生态的底座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缺失的。如果没有底座,智能城市是做不成的。”
“像雄安新区的模式,它是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同步建设,物理世界建设的时候要把地基打好才去建上层建筑,地基不打好,上层建筑很容易倒。同样道理,在数字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先把智能城市的底座也就是智能城市操作系统建好,然后在上面搭各种各样的应用就非常之快,而且以后就不会再有问题,所以这个底座的竞争我觉得是非常关键的。”郑先生补充道。
事实上,据姚志强介绍,在“天府新区数字城市建设项目”中,5.38亿建设费用主要侧重平台搭建,国家政策及市场化要求正在快速推进这个趋势发展;“天府新区数字城市建设项目”通过人机协同操作系统打造数字化底座进行“筑巢引凤”,基于此产生一系列的数字化应用。
“这与旧基建及信息化高速公路原理相同,先修路(数字底座)、再建厂(应用)。道路越通畅,经济发展越好,同时逐步形成更加繁荣的生态聚集。未来平台及搭载其上的应用会成为提供包含数据智能服务、知识服务等人工智能服务的主体,同时软硬件组合构建完整解决方案。而云从科技打造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分别与硬件、软件解耦,将占据人工智能第二浪发展的技术先机。”姚志强进一步分析道。
截至2020年4月,住建部公布的
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经达到290个。随着政策以及中央规划的进一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将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之一。由于涉及产业较广、建设时间长,并需要维持后续长久运营,因此对于AI、安防企业而言,参与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更加深入业务场景,构建完善的“数字底座”,做好长期运营的准备。未来,相信智慧城市将做好服务者的角色,带给人民更多便利,而作为智慧城市建设核心之一的AI安防行业,也将借助政策的东风,获得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