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过极不平凡的2020年,意义重大的2021年接踵而至,“十四五”规划蓝图也徐徐展开。在过去的5年里,我国不论是经济、文化还是其它方面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科技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作为数千亿市场的
安防行业,视频监控系统在公共社会安全方面以其技术+智能的特点,成功实现社会安全防御保护,同时视频监控系统也完成了从“看得见”“看得清”到“看得懂”的科技技术发展,成功推开了智能安防的大门,本文对安防行业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趋势进行浅谈。
中台健壮发展,软件地位攀升
安防市场广阔,业务领域涵盖了公安、交通、智能楼宇、金融、能源、司法、文教卫等多个大类及几十个子类,过去的几年行业从安防模拟标清完成了向数字高清的升级,解决了看得清的问题。近些年随着物联网、AI、5G、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进一步释放了视频数据价值,也让安防的发展获得了新的杠杆,下一步解决的是看得懂的问题。如此巨大的市场,与之对应的就是纷繁复杂的需求,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细分领域,对视频、数据都有着不尽相同的诉求,在这样的背景下,鲜有一家企业能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这就是视频中台诞生的背景和近几年将蓬勃发展的沃土。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物联网公司、算法公司、细分行业软件公司开始借助安防视频+AI的能力结合自身熟悉的行业业务,着力打造“业务+视频+AI”的行业竞争力,他们的优势是算法、业务、数据挖掘等,但他们的弱势是视频和与视频息息相关的数据部分。而另一部分传统的
安防企业,也正在从“视频”向“视频+AI”转变,他们的优势是视频设备和相关的基础管理、基础数据。这时多方合作、取长补短,将会把很多细分市场做得更深、更细。这不仅是技术的深入融合,同时也是不同类型企业战略联盟、双向合作的新趋势。
中台这个概念最早是由互联网头部企业提出的,目前很多公司也都推出了中台的概念,各家的定义不尽相同,总结起来“中台”就是一系列可复用的能力集。软件中台作为高效的承接桥梁,让数据接入与业务实现、展示之间无缝对接,可以让更复杂的系统简洁、快速的部署,让设备提供商、业务软件提供商、数据提供商、甲方用户多方受益。在“十四五”期间未来的几年,软件中台将会更大范围应用。
在很长一段时间,安防行业的发展都是靠硬件驱动,如Sensor、镜头、GPU等成为行业迭代的核心因素。但随着AI时代的到来以及硬件的快速迭代,如今安防正由传统安防向泛安防快速演进,而其演进的核心,不在于硬件性能的提升,而在于建立在一定硬件基础上的软件实力的提升。
以低照技术为例。低照技术已经经历了四代的更迭,目前在大光圈、大靶面、多sensor融合、ISP调节、多光谱补光策略等方面已经比较成熟,制约低照效果的瓶颈技术基本攻克,夜晚这一监控特殊时段的“看得清”的问题已基本解决。进无止境,目前低照技术在细分场景的自适应性、与不同AI应用的结合上还存在进步空间,而这些更多不完全依赖于硬件,而在于算法与软件。已经有软件定义摄像机的应用,尽管软件定义还受限于摄像机机能、成本、细分场景功能覆盖不足等各式各样的不利限制。但其对于摄像机功能的延展确实起到了极大的作用,通过对控制中台的改造,将普通的摄像机拍摄画面在后台进行重新编译,以达到智能摄像机的人脸抓捕等效果,极大地提升了范围内监控摄像机整体的智能化水平和运行效率,降低了使用成本。
目前安防龙头企业都已经闭口不提安防的软硬件之争,而是将二者包容并蓄,既重视硬件基础,也注重软件带来的功能扩展,而这种势头仍然将作为行业未来发展的主旋律并得到持续践行。
集成化、专业化硬件定向服务于更多细分领域
硬件产品的方向是朝着集成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2018年开始
智能安防应用的底层零组件就开始趋向系统化、集成化,同时也在提升硬件系统的整体性能。而随着AI芯片、智能传感器、AI算法不断融入到安防行业中来,一套完整解决方案需要集成的硬件软件数量都在成指数级上升,这对于很多厂商、集成商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而在硬件迭代速度不断加快的当下(GPU一年1-2次迭代),安防厂商的集成能力能否跟上厂商的更新能力已经成为行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随着各细分领域信息化业务的深入,专业化的专属行业硬件成为趋势,为某一子行业量身打造,一个硬件解决一个系统问题,这也将成为各家企业争夺的一个蓝海,围绕此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安防视频监控发展到当前,总共经历了三个时代:产品时代、设备联网时代以及智慧物联时代,每个时代的代表性产品都展示出了这一时期的核心产品竞争力。在产品时代,DVR以及摄像机就是这一时期的主流产品样态,性能指标、形态以及单品性价比等单品竞争力是这一阶段人们对于产品的关注重点。到了设备联网时代,IPC、NVR、ITC、VMS配套等产品组合,以及产品之间的互联互通则成为产品在市场中脱颖而出的必备。而到了智慧物联时代,场景化解决方案、用户体验以及开放生态则成为了非常重要的竞争力来源。未来,场景化将带来很大的价值链转移,届时有说服力的竞争力将不再只是产品的性能,而是整体的解决方案与用户场景的匹配程度,以及产品的体验与服务,这就对场景化的要求提高了许多。
对于人工智能行业化应用来说,算法、芯片以及大量的数据训练,确实是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能否将技术与应用场景有效结合起来,形成切实可行的整体解决方案,才是决定行业发展的核心因素。AI安防普遍被认为前景广阔,但发展现状“碎片化”亦是共识。一方面,安防产业对AI的需求非常旺盛,另一方面,AI落地进程困难而缓慢。目前安防行业主要在做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等单点AI应用,但每个场景、每个地方的需求都不尽相同,随着“智能+”走进了更细分的场景,新的场景提出更多的需求,这些需求往往需要跨领域的能力。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让客户除了单一的人脸识别模块之外,更多地需要人车关联事件分析、人脸人体关联检索、全景多镜多任务协同等多个功能的叠加,而即使是相同的人脸识别,在公安、出入口、零售、交管等不同场景之中的应用方式也是不同的。所以安防的场景化+AI的碎片化做相乘,最后的必然结果就是产品即方案,视频监控的前后端产品一定是可以自成体系、自成方案,解决用户的碎片化、场景化、个性化问题。
人脸识别迎来体系化商用高峰期
在人工智能、5G、IoT突破融合的趋势下,各地加速
智慧城市建设,城市安防更是加深发展,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来理解视频内容,使得安防领域成为人工智能技术最大应用场景之一。安防被视为下一个即将爆发的市场,是国内现阶段人工智能直接创收最多的行业。未来每个新增摄像头的背后,AI都大有可为,预计到2022年整个市场将达到万亿规模。
安防领域一直被认为是人工智能技术落地最好的行业之一。而这主要源于安防本身的两大特性:首先,以视频技术为核心的安防行业拥有海量的数据来源,可以充分满足人工智能对于算法模型训练的要求;其次,安防行业中事前预防、事中响应、事后追查的诉求与人工智能的技术逻辑完全吻合。
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达到大规模的产业化水平,目前在识别率、多路并发处理能力、底库容量等方面上均具备商用条件,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与不同行业业务应用的深度融合上尚处在磨合期。识别不是目的,目的是解决具体问题,这是人脸识别技术真正为人所用的关键环节。这部分目前做的还不够深,甚至有些领域还是空白,存在巨大的空间。
2.数据安全问题。人脸技术的快速普及应用是一把双刃剑,在某些安全系数要求高的领域反攻击技术还尚不健全,比如目前单纯的“活体检测技术”在面对“对抗样本攻击”还不能做到100%拦截,就会出现仿造人脸恶意识别攻击。
3.隐私和侵权问题。目前人脸识别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滥用”现象,尤其在公共场所,在不被周知的情况下恶意采集和比对人脸是存在隐私和侵权风险的,目前的人脸识别应用、部署方面的法规还有待健全。
因此,未来几年人脸识别要想更好创造正向价值,这三方面是必须攻克的:与各领域业务需求的深度融合,从视频到数据到有价值的信息;防攻击技术不断完善,保障人脸识别的安全性;解决隐私和权益问题,把技术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发挥作用。
泛安防时代彻底到来
安防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泛安防时代。所谓泛安防,有两层含义:
一是安防的边界开始向外扩展,业务范围扩大,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发展,安防的边界愈来愈模糊,就连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安防巨头的企业定位都已经不再是安防企业,而是以视频为核心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
二是不断有新鲜的“血液”注入到安防行业,华为、阿里、中兴、腾讯、中国平安等行业巨头,纷纷跨界进军安防行业,安防的运营模式和玩法也越来越多样。
泛
安防时代,无论是技术还是市场,安防都已经不再是一个闭环的市场,安防行业也不再是一个封闭的行业。这也是市场成熟的一个表象,安防这块“大蛋糕”大家都想要分一块,分蛋糕就意味着机会与挑战并存。
这样的一个时代,企业的出路和法门又在哪里?泛安防的趋势为何近两年尤为凸显,得益于AI、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成熟,比如AI渗透进各行各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市场。而就像人需要眼睛,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落地也需要“眼睛”——视频监控系统。这使得安防企业有了走出去的资本,也为其他行业的企业跨入安防领域提供了切入点。可以说音视频是一个入口,安防核心就在音视频,音视频与AI、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结合,尤其是AI,将迸发出无限可能,这就是机遇。
2021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十四五”新的篇章,机遇与挑战并存,不管是安防的“新人”还是“老人”,都对未来拥有无限遐想,站在时代的风口,只有握稳方向盘,勇于迎接挑战,结合企业自身优势,专注做到独一无二,塑造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把握住最佳时机,让机遇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