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拥堵问题成为我国大城市通病,影响城市运行效率,也为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不便。智慧公交是未来公共交通发展的必然模式,对缓减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有着重大的意义,功能包括实时车辆指挥调度、移动视频监控、报警及转发、车载录像和电子站牌等功能。
中国大部分一线城市都已实现公交智能化。交通运输部共公布两批共37个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试点城市。其中示范城市中的10个城市的部分示范建设项目已经完成相关评审验收工作。
智慧公交发展背景:道路拥堵成“大城市病”,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是治堵重要手段
高德地图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61%的城市道路呈现拥堵或缓行状态,全天拥堵延时指数超过1.5(即距离为1小时的通勤路程城市居民实际要花费超过1.5小时)。2019年全国范围内62%的城市,对比当地上一年当地的拥堵情况并未好转。此外,截至2019年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共3.48亿辆,同比增长9%,私人小汽车保有量则突破2亿大关,我国城市交通机动化、私人化程度不断提高,道路拥堵情况持续加剧。
智慧公交对缓减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有着重大的意义,中国大部分一线城市都已实现公交智能化。功能包括实时车辆指挥调度、移动视频监控、报警及转发、车载录像和电子站牌等功能。
智慧公交政策利好:“新基建”助推核心技术发展,智慧公交换挡加速
人工智能是支撑智慧交通应用落地的关键技术,而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应用的发展将牵引新一轮技术融合创新,全面赋能智慧交通,实现低延时、高可靠和高速率的“人、车、路、云”协同互联。
此外,各地政府也在陆续推进“新基建”政策在公共交通领域具体落地。例如,2020年6月,北京市发布“新基建”实施方案,其中对智慧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出具体计划:三年内铺设网联道路300公里;构建北京城市大脑应用体系,汇聚并无条件开放交通以及其他领域数据共3000项以上;2020年内推进1148处智能化灯控路口等。新基建助推下,公共交通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实施将加快推进。
智慧公交发展现状:公共交通发展滞缓,用户服务与企业经营存在明显痛点
2014-2019年间,伴随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城镇常住人口数量有7.5亿增长至8.5亿,实现13%的快速增长。与之相反,这六年间我国公共交通运送乘客规模仅增长2%,甚至在部分年份出现负增长。也就是说,在城镇人口数量及对应的出行需求快速上涨情况下,公共交通服务的人次并未出现与之匹配的增长。
从城市居民角度,候车时间长、绕路/换乘引起行程时间过长、道理拥堵引起的行程时间过长、车厢拥挤、车辆故障频发是乘客对城市公共交通满意度较低的五大主要原因。从公共交通运营企业角度,行车调度与线网规划不科学、设备维护压力大、场站人流密集安全保障难度高、以及企业自我造血能力差,极大依靠财政补贴是公共交通行业玩家的主要经营痛点。
公共交通的智能+本质上是服务智能+,其目的提升公共交通服务体验,引导城市公众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缓小汽车的大量使用对城市有限道路资源造成的压力。
智慧公交的架构
智慧公交平台只是一种服务的机制,在车辆端加装驾驶行为检测设备(DMS),确保驾驶员安全驾驶;加装辅助安全驾驶设备(ADAS),增强行车安全;安装北斗定位设备对车辆进行实时定位;同时可配备电池管理、胎压检测、危险品检测等功能,实现对车辆状况全方位的管理。在公交车上,安装多个监控摄像头,这些监控画面都会有留存,保证车辆是全方位监控。
智脑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也是数据的交汇中心。它是大数据集中、分析、预测以及提供指导性优化策略的中枢。使整个智慧公交系统更加智能化。智脑不仅接收公交系统本身的感知数据,还可以接入公安数据和其它交通流量数据等。
平台就是智脑和参与者的交互,参与者包括决策领导、公交企业员工、乘客等。智慧公交最终目的是为公交系统的参与者提供更全方位的服务。
智慧公交主体及主要应用场景
智慧公交的主体包含公共交通运营商和城市交通管理平台运营者
1、公共交通运营服务商
智能化阶段与目标:公共交通运营商主要包括轨道交通运营商与公交服务运营商。对于公共交通运营服务商的智能+,首先需要关注其全触点数字化,其核心是通过各个触点的数字化、智能化达到多维度的用户需求感知、组织运营感知、生态感知。
2、城市交通管理平台运营者
智能化阶段与目标:智能交通管理平台运营者,多为头部IT企业,拥有前沿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智能+公共交通核心技术基础,近年来这些企业与北京、深圳、杭州等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达成合作,初步建立城市交通管理平台,并对其应用场景进行持续探索。对于城市交通管理平台的智能+,重点应由单点智能+向全局智能+推进。
智慧公共交通应用场景从其服务的对象角度,划分为三大类,分别为智能+乘客端服务场景、智能+运营企业端场景、智能+城市交通管理场景。
1、智能+乘客端服务场景,面向城市公众,通过智能+方式提高公共交通服务的准时性、舒适性、安全性、省时性,以增强公共交通服务吸引力。
行前服务:用户出行前,智能线路规划功能与智能出行时间规划功能,基于路况分析预测提供车辆到站时间发布、行程时间预估,帮助乘客合理安排行程,减少乘客在站点候车等待焦虑,提高用户对公共交通出行方式时间可控性认知;与此同时,基于公众出行需求进行分析预判,公共交通营运企业得以提早进行智能车辆调度,使得公共交通运力资源与潜在需求达到匹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车厢与场站人群拥挤程度。
场站服务:场站内的智能票务服务与智能安检服务,分别依托城市居民线上支付体系、线上信用体系,实现减少安检、检票等环节时间目的。此外,智能调度功能与智能场站客流分析功能结合,将实现及时增派车辆,降低场站人流拥挤度,提高公共出行舒适度。同时,智能场站消费推荐,则基于用户消费偏好与定位信息,为用户个性化推送周边消费场所,满足用户出行以外的其他日常购物需求
在途服务:行车途中,智能车辆设备状态实时监控功能与智能司机驾驶状态监管功能,将为乘客的出行安全构筑屏障。此外,未来智能+公共交通服务将对局部易形成拥堵路段,实现基于车路协同的指挥调控,以保障相比于其他交通出行工具,公共交通车辆拥有一定的优先通过权重,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的省时性。以衢州公交“智能绿波带”项目为例,衢州公交通过AI能力调整路口交通信号灯时长,实现公交车行驶完整线路所需的红灯等待时间降低,同时做到对区域内其他形式交通工具影响最小,使得车辆在途延误时间降低10%。
2、智能+公共交通企业运营场景,面向公共交通运营服务商,为其提供服务优化、安全管理、盈利探索、运营模式创新四类产业赋能,以智能+业态促进行业企业经营痛点得到改善。
服务优化:智能车辆调度功能与智能线路规划功能,凭借数字化能,对城市居民日常出行需求进行量化分析,重构供给端运力资源以最大限度满足公众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公众绕路、换乘,提高公共出行直达性。
安全管理:智能设备维护功能,通过智能机器人代替人工方式,进行车辆及轨道巡检,提高检测效率、实现潜在故障及时预警,减少由于故障造成的突发性停车,保障公共出行安全可靠性。此外,智能安全管理功能,基于场站与车辆内的客流分析与全貌监测,降低公共交通场站人群踩踏等事件发生风险,实现对扰乱社会治安秩序事件、危害公共安全事件的提早感知与应对,提高公共出行服务的安全保障。
盈利探索:商户智能营销功能,建立场站线下商户与用户间的数字化连接,对公共交通用户采取用户分层、智能推荐、转化复购等智能化营销手段,实现为场站周边智能商业体引流,达到扩展企业盈利渠道目的。
运营模式创新:公共交通运营服务企业内部,将打通企业自身的ERP、HR、OA、财务系统、、场站管理、周边商业体等环节,实现企业日常运营决策数字化,提高企业内部运营效率。
3、智能+城市交通管理场景
智能+城市交通管理场景下,面向城市交通管理者,以智能公共交通管理平台为载体,提供智能道路交通分析预判、智能道路疏堵、智能规划决策、智能交通量化评估。值得注意的是,其“分析判断—决策定制—量化评估”动作将形成闭环,对城市交通体系服务进行持续迭代打磨,提高城市运转效率。
智慧公交投资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
1、全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量自2018年快速增长
2013-2019年中国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额逐年上升,2019年全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25亿元,比2018年增长3.1%。2020年前三季度,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51万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为近三年同期最高水平,其中公路水路完成投资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完成2020年1.8万亿元投资目标任务的104.7%。
2、城市智慧交通投资建设试点验收增多
截止到2020年11月,交通运输部共公布两批共37个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试点城市。根据各城市交通运输厅公布信息,以上示范城市中有10个城市(上海、长沙、合肥、天津、西安、呼和浩特、南京、南昌、株洲、宁波)的部分示范建设项目已经完成相关评审验收工作,符合交通运输部《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指南》的要求,而其他城市正在进一步建设当中。据此,以热力图的方式展示各省市智慧公交建设情况,颜色越深代表示范城市建设越完善。
注:1)资料更新截止到2020年11月;2)颜色越深代表公共交通智能化示范城市建设越完善。
3、智慧公交行业技术投资规模快速增长
根据IDC发布的《全球智慧城市支出指南》,2018年中国智慧城市技术相关投资规模为200.53亿美元,到2019年达到228.79亿美元,同比增长14.09%。
其中重点投资领域依次为智能电网、固定智能视频监控以及智慧公交系统,2019年“三个应用场景的投资规模约占支出总额的43%”,前瞻初步以智慧公交技术占智慧城市总投资10%的比例测算,2018年和2019年中国智慧公交行业的技术投资规模分别约为20亿美元、23亿美元。
智慧交通的发展:未来1-2年是智慧公交快速崛起的黄金时代。
目前,中国智慧公交正逐步从“互联网化”向“智能化”转型。业内已经初步形成智慧公交解决方案、并在部分城市率先落地。在智能化时代,公共交通运营企业与相关管理部门应善于利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分析,挖掘新模式、新价值、新商机。在网约车、分时租赁等多种新型高效出行方式日渐流行的背景下,通过数据驱动,为产品、营销、消费者和管理提供专业数据洞察和决策支持,带动公共交通服务效率提升、流程再造、服务升级,打造公共交通服务竞争优势。从大趋势来看,2020年“新基建”浪潮下,交通运输部已加大对智慧交通资金投入力度;行业内运营企业、技术服务供应商也在近年实践中更加注重技术标准规范化,未来1-2年是智慧公交快速崛起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