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网站导航
资讯首页> 热点推荐 > 观点大咖说|智能建筑知多少?行业十问省汝身

    观点大咖说|智能建筑知多少?行业十问省汝身

    热点推荐2019年12月30日
    分享
      编者按
      
      孔子《论语·学而第一》中有云:吾日三省吾身。转眼2019已近尾声,“智能+”时代的建筑人,你们是否也要对过去问一问,对现在看一看,给行业的未来以展望和期待?
      
      智能与建筑结缘早于2019年,但这一年却成就了很多与智能相关的“关键”,比如5G的应用,比如产业生态圈的打造。
      
      2019年8月26日-29日的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时指出,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推进,智能产业快速发展,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全球治理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
      
      智能与各行业的融合也进一步推动了智能在建筑领域应用的步伐。2019年12月10日,2018-2019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工程、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项目主体工程等241个项目工程荣获“鲁班奖”,这背后不乏“智慧+”的助力。
      
      “建筑与安全共生,建筑与绿色同行;建筑与智能相伴,发展与生态双赢。”这是刘希清老师对智能建筑未来发展的理解。
      
      但建筑的本质是什么?人们对未来建筑的要求是什么?为什么说智能建筑业者既要“回归建筑”,又要“跃出建筑”,“跃出”是为了更好地“回归”?……在2019年的尾声,我们推出刘希清教授的《行业十问》,问清行业过去,问明行业现在,也希望能以此让业内人更清楚地明确行业的未来。
      
      ——智能建筑发展十问:
      
      1.建筑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人们对未来建筑的要求是什么,如何理解和认识智能建筑的不同发展阶段(AUTOMETRIC—IT—DT—AI)?
      
      2.如何理解和认识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的关系、绿色建筑与生态建筑的关系 ,国家标准GB50314中智能建筑设计的六(七)大要素如何才能确保支撑建筑的节能、环保,进而实现绿色、生态(健康)?
      
      3.智能化产业属于数字经济范畴,建筑产业属于传统产业(制造业+建造业),智能技术怎样才能与传统建筑业深度融合,如何用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建筑产业(建筑制造业、建造业)?如何认识智能制造、智能建造(规划设计施工运维…)也是智能建筑界的职责?
      智能建筑行业发展
      4.如何理解智能建筑业者的思维既要“回归建筑”,又要“跃出建筑”,“跃出”是为了更好地“回归”?
      
      5.从综合安全的理念出发,如何理解和认识建(构)筑物的综合安全?如何实现建(构)筑物的综合安全?现行国家标准中建(构)筑物的公共安全体系架构包括消防、安防和应急,建筑物的网络安全、建筑物自身的安全是否也应该包涵在内?
      
      6.建筑业信息化的紧迫任务之一是实现建筑的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应用,如何认识和理解“以BIM为基础的全生命周期的建筑信息管理体系(系统)”在建筑信息化、智能化进程中的作用?
      智能建筑信息化
      7.建筑的“智能化集成系统”,是智能建筑的“大脑”,“信息设施系统”是智能建筑的神经系统或血液循环系统。现行的信息系统网络架构基本上采用的是计算机网络的分层次的体系结构。这种分层次的、纵向的、集中管理(控制)的模式,与分布式、横向的、平台化、扁平化的管理(控制)模式,将来会如何相互碰撞、互相补充、形成“合纵连横”的新模式?
      
      8.如何认识和理解“装配式建筑”在建筑业未来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何探索和解决装配式建筑的部品部件与信息化设备安装、物联网前端配置、网络布线安全联结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行业组织在此项工作中应发挥怎样的组织协调作用?
      
      9.数据中心(云中心,机房)建设如何更好地体现绿色、生态理念?如何根据建筑物功能、业态、运营机制等(单体、群、园区、城市)的不同,配置不同层次的云(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如何处理好云计算、雾计算、边缘计算的关系?它们与智能化的体系架构、管控方式、接口协议(标准化的,定制的)如何协调?如何兼容?行业为此必须尽快出台哪些标准?
      智能建筑与物联网
      10.权威专家预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未来将有两个主要分支:人工智能与区块链。当前,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评估AI技术的发展阶段?如何应对AI技术的广泛应用所产生的安全风险?如何加快区块链技术在智能建筑界落地?行业发展将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行业和企业应采取何种措施应对未来的挑战?
      
      这十个问题问出了行业发展的根本,而且随着时代的更迭,这些问题也将融合新内涵,并将持续对行业产生深远的指导意义。
      
      如果你对这十个问题有深入的思考,如果你想与大家分享你的答案和解析,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十个问题可谈的方向和内容很多,无论你想点评哪一个,或对哪一个问题有感触,都可以评论哦~~我们将从留言中挑选10名经典分析和分享,送上一份精美的礼物~~
      
      关于作者
      
      刘希清——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研究员
      
      曾历任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曾担任公安部一所研究室副主任、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常务副主任、公安部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等职。
      
      现任全国安防标委会(SAC/TC100)顾问、人体生物特征识别应用分技委(SAC/TC100/SC2)顾问;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顾问、专家工作委员会顾问专家。
      
      刘希清,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本科六年制),198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研究生院,获理学硕士学位;1982年开始从事公安科技工作,直至退休。
      
      他早期师从吴全德院士从事光电发射和微光夜视科技研究,项目组的相关研究成果曾获国家教委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同时,他也是最早跨界并融入智能建筑行业的安防专家。早在1997年,他就发表了《安全防范与智能建筑》的长篇论文,论述了安全与建筑、安全防范技术与建筑智能化技术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从1998年开始,他先后参加了以国家标准GB5031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为龙头的多项智能建筑领域国家标准(设计、验收、施工、运维等)的编制、修订、审查或讨论。
      
      2013年,他参加《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报告》的编写,系统梳理了智能建筑行业的专业架构、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和工程实施体系,并协助行业领导确立了“立足智能建筑,面向智慧城市;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的行业发展方向。
      
      2018年6月,他被《第三届中国智能建筑节》授予“特别贡献奖”,是我国智能建筑界一位德高望众、受人尊敬的长者、智者、学者和专家。
      
      观点大咖说约稿
      
      各位行业智友们,中国经济正在步入新常态,智能建筑行业也是一样。新常态下行业如何升级、技术如何迭代、企业如何发展、个人如何成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为此,作为一家专注于智能建筑行业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河姆渡,我们向您发出诚挚邀约,大家一起针对行业方向发表观点、阐述观念、广泛讨论。一篇文章,一个观点,就是一场思想激荡,彼此启发,相互成就,在行业头部大咖的引领下,共同探索智能建筑行业的前进之路。
      
      投稿请扫描二维码。
热门活动
工具推荐
  • 工程设计计算器

    弱电工程设计计算器
  • 河姆渡方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