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收费系统将超市、银行、加油站的收银员替代了;无人汽车、智能驾驶把司机替代了;3D打印将工厂生产线、流水线操作工替代了;
电子商务、无人超市把小卖铺替代了……
未来5年、10年、30年,多少人会被替代?近日,麦肯锡发布报告: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全球大概有3.75亿人口将面临重新就业,其中,中国占1亿。如何成为不被机器人替代的那一个?来看看麦肯锡的预测。
哪些行业不受冲击?
麦肯锡报告中分了11个行业大类,看不同国家未来在这些行业的岗位需求变化。其中涉及到创意工作、技术类工程师、管理类以及社会互动类的岗位需求增长明显,因为机器还无法在这些领域取代人类。
01创意类
创意人员(艺术家、设计师、娱乐业从业者、媒体工作者)大类中,中国岗位需求将增长85%。(下列图片均来自麦肯锡,以下11张图中的柱形图从左至右代表的国家分别为中国、德国、印度、日本、墨西哥以及美国。)
02技术专家
技术专家(计算机工程师、专家)大类中,中国岗位需求将增长50%。
03教师
教师(学校教师、高等教育、其他教育业专业人士)大类中,中国岗位需求将增长119%。
04经理及管理者
在经理及管理人员大类中,中国岗位需求将增长40%。
05建筑人员
建筑人员(
建筑工程师、建筑工人、安装及维修人员)大类中,中国岗位需求将增长9%。
06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医生、护士、医师助手、药剂师、理疗师、保健员、保育员以及保健技师)大类中,中国的岗位需求将增长122%。
07专业人士
专业人士(客户经理、工程师、商业及金融专家、律师及法官、数学专家、科学家以及学者)大类中,中国岗位需求将增长26%。
08办公支持
办公支持(IT工作者、问讯员、办公文员、部分金融从业者(采购、工资单等)、行政助理)大类中,中国岗位需求将增长14%。
09相关物理活动人员
在可预测环境中进行物理活动的工作(机器安装修理人员、安保服务、博彩业从业者、洗碗工、清洁人员、食物准备工人)大类中,中国岗位需求将下降4%。但印度、墨西哥此项工作需求会有所提升。
10社会互动类工作
社会互动(包含餐饮服务人员、零售及线上销售人员、一对一理疗师、娱乐业服务员、造型师、酒店及旅行相关从业者)大类中,中国岗位需求将增长36%。
11特殊工作
在难以预测环境中进行物理活动的工作(特别领域的机械工人、紧急应急人员、搬运工、机器安装及维修工人、农业从业者、交通维修人员、建筑清洁工人)大类中,中国岗位需求将增长12%。
麦肯锡报告特别指出,被机器人取代并不意味着大量失业,因为新的就业岗位将被创造出来,人们应该提升工作技能来应对即将到来的就业大变迁时代。
报告指出,至2030年全球将有7500万至3.75亿人口重新就业并学习新的技能。从数量上看,中国将面临最大规模的就业变迁,预计将有1200万至1.02亿中国人需重新就业。
据麦肯锡的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有至少1.18亿人的岗位被机器人取代,这要求他们学习新技能,适应与机器人的合作分工;其中700-1200万人需要转换职业(这意味着他们原有的岗位彻底被机器人取代,不再有人工的价值)。如果人工智能以更乐观的速度发展的话,这一数字将扩大到2.36亿,也就是三分之一的中国人。
应对失业,谁会习惯?
其实面对“失业”、“裁员”这已经是个“月经话题”了,年年喊“狼来了”,今年狼会不会真的来了?美国最重要的经济数据是“非农就业人数”,中国也有,叫“城镇登记失业率”,据说就业形势一片大好,不是小好是大好,已经降到多年来的低点了。
2018年10月份,天风证券分析师通过爬虫在前程无忧平台上分析了894万个招聘广告,发现从5月开始,招聘广告数大幅下降。
以中国经济的体量,以中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线城市的差异,以国内产业种类之齐全,只存在“工作转换”,不存在“失业”,我们最大的风险不是失业,而是毫无心理准备地暴露在失业风险之中。比如在AI的挤兑下,不得不失去工作,而从事不愿从事的AI挑剩下的工作。
人定规则,AI执行
关于AI,马云曾明确表示:在过去30年里,我们使人像机器。在今后30年里,我们将使机器像人。但机器应该像机器,人应该像人。马云呼吁我们不应该焦虑,应该改变自己,拥抱明天。关于未来主要的就业动力,他也直言不讳地表示服务业将成为创造就业的主要推动力。人类,是为定规则而生,而机器是为执行而造的。我们只需发挥“人”的优势,从现在开始就要作好准备,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升自己,在以后的变革中你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