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说,“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建筑,而是规划。”诚如斯言,对现代城市管理来说,规划越来越重要。你是将这座城市规划为机械管理的城市还是利用科技手段管理的智慧城市,决定着一座城市发展的潜力。
智慧城市建设针对的是当前城市管理中的各种现实问题,通过技术创新,它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城市管理的模式与方法。为了帮助城市管理者管人、管钱、管事,智慧城市的建设,在今天已经是很多地方政府的不二选择。2017年6月30日,中国首个“公共资产负债管理智能云平台”正式在广西南宁上线运行,该平台是平安联合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院以及麦肯锡、毕马威等国际咨询机构,经过2年研发而成的“智慧财政”,汇集了平安集团金融、财务、风控等专业资源,帮助南宁市政府实时监控财务状况、提高国资交易透明度,同时能够从制度上有效预防投融资及产权交易领域的腐败。南宁“智慧财政”上线以来,累计为南宁市国有企业直接节约融资成本达到1.29亿元。成交产权投资项目近9亿元,溢价超过20%。
这是中国平安“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范例,除南宁外,平安“智慧财政”
已在广东、长沙等多地上线运行,通过科技手段助力地方政府“管账”“省钱”。拥有三十年金融科技实力的平安,在“金融+生态”的新发展模式指引下,已经成为中国智慧城市的佼佼者。
平安的智慧城市云“智”在何处?
2007年《欧盟智慧城市报告》率先提出“智慧城市”,Anthony Townsend在其著作中将智慧城市定义为“一个将信息技术与基础设施、建筑、日常生活用品甚至我们的身体相结合,来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的城市”。智慧城市建设迄今不过十年时间,却是这些年中国城市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智慧城市建设的底座是信息技术,具体来看,它需要技术提供方具备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而中国平安正是依托其自身在泛金融领域30年的行业优势、专家优势、以及海量数据优势,在智能认知、人工智能、区块链和云科技等四个方面形成了深厚的行业壁垒。以云技术为例,平安云不仅行业规模最大,整体化虚拟水平也处于领先地位,已承载4亿的互联网金融用户。
8月21日,在第四届智慧城市博览会上,平安集团首次系统化公开展示国内首个“1+N”智慧城市平台体系及解决方案,利用1套“智慧城市云”平台,集成平安全球领先的创新科技,有力支撑N个智慧城市板块,包括智慧政务、民政、财政、安防、交通、口岸、教育、医疗、房产、环保、养老等,用科技赋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云”平台的应用是随着“城市病”越来越严重被重视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很多城市患上了“超级城市病”,人口快速增加,他们的就业、娱乐、生活等方面的基础需要如何得到有效满足?大城市高峰期的交通状况令人苦不堪言,除了粗暴的限行限号,有没有更加科学规划交通的方法?城市废弃物快速增长,如何有效处理?城市空气污染成为城市居民健康的头号威胁,能否用物联网技术帮助城市应对污染挑战?如何借助信息化平台,让教育、医疗、服务、出行等公共资源能够更快捷、公平地分配到每一个普通居民手中?
“智慧城市云”平台也以市民为中心,在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政务、财政、安防、医疗、教育、房产、环保、生活这N个关键领域进行布局。
除了前面我们提到的能够帮政府“管”钱,平安“智慧城市云”平台还能在智慧交通、智慧安防等方面服务公共领域。交通向来都是城市管理者最头疼的问题,平安在智慧交通领域的技术给现代城市管理提供了先进的工具。比如,2018年“五一”期间,基于平安智慧交通拥堵治理解决方案的深圳东部景区预约通行项目上线,深圳交警对大鹏景区试行“预约通行”,平均车速较2017年同期提升51.5%,达到近三年最高水平,同时事故警情和拥堵警情分别比2017年同期下降94%和93%。
在医疗领域,平安也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深耕其中帮助政府职能部门“管”病。在重庆,平安科技与重庆市卫计委、重庆市疾控中心成立大数据及AI在疾病防控领域的应用研究项目联合课题组,基于重庆市超过2000万份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以及平安集团的海量外部数据,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方法,用了仅一年的时间,就研发了流感、手足口病两种传染病预测模型,以及慢阻肺智能筛查模型。其中应用流感、手足口病预测模型,可以提前一周预测传染病发生情况,预测模型的准确率均达到86%以上,高发季预测准确率可达到90%以上。由此就能指导民众进行疾病预防,助力政府部门在相关疾病的防控工作中提升效率,降低疾病预防和控制成本。
根据统计,平安智慧医疗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打造的疾病预测模型,在与深圳、重庆合作中,流感预测精准度达90%以上,并有效发现慢阻肺前1%的高危患病人群,精准度达到92%以上。此外,AI读片可帮助放射科医生影像识别速度从5-10分钟降为10秒内,降低了人工读片的错误率,提高就诊效率。
同时,平安也利用其技术优势,开发出了一系列的优秀应用,比如平安好医生、平安好房等,为平安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很多支撑,是其他的平台没有或者目前还达不到的。
做“智慧时代”的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
科技和智能将是未来城市建设与管理最重要的力量。在8月21日的第四届智慧城市博览会致辞中,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提到,“十年来,平安投入500多亿用于创新科技研发,在智能认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四大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科技专利申请数超过5000多项,全国金融业领先,我们将利用积累的科技优势和经验,为智慧城市建设赋能。”
马明哲认为,未来两个重要的变化趋势是人的寿命不断延长,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十年内,传统的手机生产商将会逐渐消失,得云者得天下,智能无时不在,终端无处不在。
当新科技颠覆世界,平安应该如何选择?要拥有更多的资源,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智慧时代,如果以科技先驱为定位,平安发展云业务的竞争对手就是全球前7的公司,是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Facebook、阿里和腾讯。
那么,平安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要做先驱的底气何来?
科技公司的竞争,集中在四个方面,即技术、数据、场景、资金,和苹果等七个强劲的科技对手对决,平安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在智慧城市业界大热的概念“PATH”上(P-平安对应全面,A-阿里对应商业,T-腾讯对应连接,以及H-华为对应基础),最能体现出平安的优势所在。
阿里以电商起家,发挥其固有的互联网商业特性,以及强大的AI和数据处理能力;腾讯依靠固有的强大社交基因(如微信)起到“连接”的作用;华为因硬件起家,帮助城市打造“神经系统”。可以说,这三家企业在各自领域优势非常明显,各有所长。
而平安虽为金融起家,但10年来从不间断重视技术研发,拥有人工智能、智能认知、区块链、云科技这四大科技傍身,他更像一只操控的大手应对全盘,抓住了金融和科技两个触手,成为一家集金融、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云技术等于一体的超级物种,在PATH中,稳占“全面”的硬座,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智慧城市建设之路。相比于ATH,平安的优势一方面在于全面,全面有多重要?这么说吧,2018年5月17日的国务院会议强调的“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就需要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商全面的技术能力。另一方面更在于其把握住了智慧城市建设中最核心的两个领域,即财政和医疗(城市的生死和人的生死)。
这正应了硅谷未来研究所主管,纽约、旧金山、首尔等多个城市规划顾问安东尼·汤森对“智慧城市”的定义——“所谓‘智慧城市’,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事实上,金融企业跨界成为科技公司的在业界并不鲜见。2015年的时候,国际顶级投行高盛宣称自己已经是一家科技公司,因为高盛雇佣的程序员和技术工程师的数量超过9000名,比Facebook、LinkedIn和Twitter等互联网公司还要多。相比之下,平安内部科技人才济济,拥有22000名工程师及研发人员,远超于多数科技巨头。而且平安与国内外众多顶尖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合作,申请专利数量5000多项,居国内金融业第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平安是以金融和健康领域业务为核心的高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
技术能力的领先,这是平安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最大的底气。
但技术的优势,只有应用到现实场景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而平安拥有技术、数据和场景三者的完美统一。在过去10余年,平安集团为200多个城市提供了智慧医保、智慧财政、智慧生活、智慧教育、智慧房产等服务,社会效益显著,获发改委、卫计委、财政部等国家部委充分认可。
具体来看,一方面是因为平安熟悉地方政府的真实需求和工作方式,能够为地方政府提供一揽子方案,比如平安能够构建“1+N”平台体系,即:1套智慧信息平台,集成平安全球领先的创新科技,有力支撑N个智慧城市板块,包括智慧政务、生活、财政、安防、交通、口岸、教育、医疗、房产、环保等,均是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与平安主业紧密结合的服务领域,既能够相互之间打通数据,发掘数据,又避免了数据与硬件之间的连接与兼容问题,不需要充分建设。
另一方面,智慧城市的建设,因为关系民生,所以数据安全非常关键。平安是我国三大综合金融集团之一,执行金融业最高信息安全标准,建立了全球领先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能够全方位地保障数据安全。对城市管理者来说,解决了一个重要的后顾之忧。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艰巨的系统性工程,单靠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独力完成这项伟大事业,只有牢牢把握‘政府主导、整体规划、开放合作、统一开发’的建设原则,各参与方秉承‘专业、开放、融合’的建设理念,才能保证智慧城市的扎实落地。”马明哲说,未来新三十年,平安将与智慧城市产业生态的各家企业协同合作,积极投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中国城市民生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对于刚刚而立之年的平安来说,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新里程,既面临着挑战,但毋庸置疑,这也是平安用科技与金融服务回馈社会,尽一家伟大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历史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