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盲人群体而言,曾经,他们与整个色彩斑斓的世界无缘,也和日新月异的科技无缘。2016年,一款曾被划定在“黑科技”范畴内的导盲机器人产品的推出,悄然改变了这个群体的生活状态。不过,这款由达闼科技研发的、被命名为META的导盲机器人,外形看上去一点也不像人们传统想象中的“机器人”,而更像自行车车手的
头盔。
“依托可靠的天网与私有云,凭借立体视觉、3D建模、实时导航定位等技术,META让盲人群体能够更加精准地获取周围信息、感知周围环境。”在达闼科技CEO黄晓庆看来,META的出现,可以让盲人群体重新获得不曾获得过的安全感,“达闼科技的技术演进将从非人形垂直服务机器人过渡到实现通用性的人形机器人。”
实际上,在达闼科技,让“黑科技”造福人类的实践还远不止于此。通俗地解释达闼科技目前的研发方向,就是要将认知系统放在“云端”,将身体、驱动、传感器放在机器人本体上,通过移动通信将二者连接起来,做出一个现实版的“阿凡达”,打造一个包括云端、网络、智能终端的产业链让
智能机器人共享云端“大脑”。
一种理念:
建立和运营云端机器人
记者进入达闼科技,迎面映入眼帘的就是一面“专利墙”,专利墙的核心是“专利合伙人计划”(3P计划)铭牌,以及围绕铭牌展开的一系列已经布局的每一件专利。仔细观察会发现,这面“专利墙”最大的特点是,成立不到3年的达闼科技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几乎与其提交的国内发明专利申请数量持平,发明专利申请在企业的专利申请总量中占比超过95%。
黄晓庆表示,机器人产业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前中国与世界强国在传统工业机器人领域差距较大,但智能服务机器人产业都处于起步期,差距不大。”黄晓庆说,达闼科技作为全球首家云端智能机器人运营商,一直认为跨越式地推动智能服务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因此在建立和运营云端智能机器人网络的过程中,非常重视通过技术专利化对创新形成严密保护,尤其重视向外提交专利申请,进行知识产权的全球布局。
达闼科技许多员工都在使用的云端智能连接终端AI Mobile就是其中的标志性产品之一。如果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达闼科技员工在操作自己的智能
手机时的一个经常性动作,就是通过手指滑动进行操作界面的切换。黄晓庆告诉记者,潜在的安全漏洞是智能手机等终端产品应用过程中最大的隐患之一,要想实现真正的安全,必须要拥有一个“隐身”的网络。
“达闼科技自主研发的‘MCS移动内联网云服务
解决方案’,采用双云、双核、一片两芯和区块链技术,用户不仅可以移动化办公,还可以进入构筑的隐形网络空间,让黑客找不到。”黄晓庆一边熟练地切换着自己手机上的操作界面一边说,“我们围绕MCS布局了严密的知识产权保护网,为进一步推动云端智能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落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实际上,类似于META导盲机器人、MCS移动内联网云服务和AI Mobile云端智能连接终端这样看似“黑科技”的产品,在达闼科技内部随处可见,企业的云端智能机器人平台和部分架构目前已经投入了商用。黄晓庆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人类大脑拥有上千亿个神经元,如果每个神经元用一个芯片来模拟,会重达数千吨,智能机器人不可能顶着这样一个‘负担’四处移动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智能机器人的大脑放在云端。”
一项制度:
发掘和激励“专利合伙人”
对于达闼科技法务总监王振凯而言,周一的上午可能是他最为忙碌的时刻之一。除去其他企业都会有的参加例会、总结工作、部署任务等例行事务外,处理邮箱中研发人员发来的大批量计划提交专利申请的技术材料也是一桩大事。
被誉为企业“发明大王”的骆磊便是“打扰”王振凯次数最多的研发人员之一。“工作日期间潜心搞研发,想到的一些创新点认为能够提交专利申请的,就会利用周末的时间写好技术交底材料发给法务部门,这也是‘3P计划’出台后对于研发人员的激励效应。”骆磊口中的“3P计划”,便是达闼科技在2015年企业创立仅4个月后就出台的一项知识产权激励政策--专利合伙人计划,达闼科技员工根据其英文拼写“Patent Partnership Plan”的首字母而亲切地称其为“3P计划”。
“该计划核心内容包含职务发明奖励、高质量专利奖励、专利运用奖励等。”王振凯向记者举例说,如通过专利转让或维权产生了经济收入,达闼科技就会将转让收入或赔偿额度的10%奖给专利发明人和负责转让或维权工作的职工,也就是所谓的该专利的“利益相关人员”。又如,如果相关专利被写入国际、国家标准中,成为标准必要专利的,达闼科技也将按1万美元/件进行奖励。而在达闼科技正在筹划制定出台的专利管理办法中,凡是被认定为高价值专利的,企业也会对发明人按一定标准进行奖励。
黄晓庆表示,人工智能领域是典型的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和壮大的关键在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据此,达闼科技制定出台“专利合伙人计划”,其核心理念就是把员工完成职务发明的行为转换成类似投资的行为,只要员工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企业就帮助员工把创新成果转换成专利进行保护,并且其专利申请质量的高低,还决定着其后续转化、维权过程中产生价值的大小,关系着员工收益的高低。“可以说,这项制度的实质是重塑了员工与企业之间的收益分配关系。”黄晓庆说,像骆磊这样的“发明大王”,在该制度的激励下,目前已提交了近50件发明专利申请,企业研发人员人均提交专利申请超过5件,远高于中国科技型企业的平均水平。
去年,达闼科技赢得了软银国际、富士康等多家全球著名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的青睐,其1亿美元的A轮融资也排进了全球单一的人工智能领域企业A轮融资额的前五位,董事会、投资方均认可了“3P计划”的权益分配机制。
而在黄晓庆的规划中,“3P计划”的制定出台并非仅仅是从达闼科技自身的诉求或是单一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诉求来考虑的。黄晓庆表示,未来,在人工智能、云端技术等高精尖产业领域中,当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出现“专利池”等形式,使得参与竞争的企业能够公平、有效、合理地获取知识产权收益并规避侵权风险。
“在云端智能机器人这个全新的尖端技术领域,如果我们在创业创新之初就能够强化知识产权制度建设,设置合理的行业规则和知识产权费用标准,那么未来就有可能在这个领域改写历史。”黄晓庆说,“从这个角度讲,达闼科技也是作为一个先行者在探路,通过知识产权分配制度的创新,逐渐向研发人员灌输知识产权价值高于传统的硬件和软件价值、中国要成为尖端技术领域规则制定者的理念。”(崔静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