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管是指通过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无线网络技术、信息化等多种数字技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建立统一的城市管理基础信息平台,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对城市实现精确、协同、高效管理的一种崭新的城市管理模式。通过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无线网络技术、信息化技术等数字技术,建立一个城市管理的监督指挥平台,实行科学快速、有效的城市管理;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城市管理空间细化和管理对象的准确定位,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为两个轴心的管理新体制,将监督职能与指挥职能分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监督与制约互动,再造城市管理新流程;建立外评价与内评价相结合的比较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对城市管理各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评价,从而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的责任到位。
背景与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城市的建成面积快速增长,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给城市管理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压力。传统的城市管理在管理方式上主要依靠行政管理模式,综合方式运用不够;在手段上主要依赖传统手段,先进技术运用不够;在管理监督上除了行业自我监督外,主要是市民投诉、媒体曝光,缺乏主动的、全面的、及时的监督。
市民对城市交通、环境、居住等质量要求日趋增强,网络化管理和动态调控需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迫切要求城市管理必须从定性变为定量、静态变为动态、单一变为综合,滞后变为实时,以增强管理的科学性,进一步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同时,城市管理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影响了投资环境和居住环境,无形中制约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社会迫切要求改进城市管理手段,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以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
当代城市管理的理念和实践面临着变革与创新,从研究表明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一是在城市管理中,体现以人为中心,从对人、财、物等“硬件”为重点的管理转向以知识和学习等“软件”为重点的管理柔性化趋势。
二是在城市管理中,把管理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建立在数字化、自动化基础上的管理数字化趋势。
三是在城市管理中,不断完善民主制度,扩大市民参与,增强管理透明度的管理民主化趋势。在这“三个趋势”中,信息化管理是关键。以信息化作为现代化城市管理突破口,通过信息化管理内在的系统性、网络性、程序性和透明性等要求,推进城市管理资源优化整合,管理流程科学再造,管理主体多元参与,并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这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数字城管进入加速推广阶段,空间仍然乐观。公共诉求升级倒逼城市管理变革。随着中国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剧增、社会治安和城市管理日益复杂、城乡二元分割户籍制度等等问题,都将成为城市现代化的障碍。数字城管应运而生 ,并且到目前已进入加速推广阶段,全国已经有近200个市或区、县完成数字城管初步建设,按照住建部关于“在十二五期间,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有条件的县要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总体要求下,各地方政府都在积极推进数字城管系统的建设工作,数字城管潜在市场空间巨大。
目前,数字城管行业有两大发展趋:
一是横向上向执法、地下管道、园林等其他城市管理领域扩展;
二是纵向上向社区、城镇、街道进行延伸。两大趋势极大拓展了数字城管行业的市场空间。 数字社管(即数字社会管理)空间过百亿,它将数字城管纳为其子集,或将开启另一个“蓝海”,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数字社管不同于数字城管业务,除了管理“城市部件”之外,还将“特殊人员、特殊事件、特殊场所、社会舆情、民间组织”等“维稳要素”纳入到管理范畴。
应用场景
数字城管由住建部组织专家编写建设标准规范,并向全国城市推广建设的新的城市管理模式,其解决传统城市管理中信息滞后、处置被动、管理分散、效率低下和有效监督机制缺乏等存在问题,实现城市的数字化、网格化、精确化管理。包括采用科学的手段和机制,逐步推进城市管理的社会化、精细化、信息化,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城市管理资源的共享和业务整合,对管理流程进行再造,建立条块结合、责权利相统一、高效规范科学的城市管理与运营模式,提高城管问题处置的效率;实现城市管理问题信息的快速收集、定位与追踪、可视化管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效性,适应复杂的城市管理环境;实现各城管相关部门和单位的互联互通及信息共享,建立城市管理综合信息平台,满足政府部门及社会公众的信息访问需求,实现城市管理信息资源的整合;建立有效的城管决策支持系统,完善高效合理的监督机制,建立科学实用的评价体系,为领导决策和基础调研提供数据支撑,以满足业务快速发展的要求,提高政府决策水平。
数字城管解决方案覆盖2大应用场景。 1. 未实施数字城管的城市 由于资金或者技术力量限制,目前未实施数字城管的三线、四线、五线城市,其城市管理仍存在较大问题。但由于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需要或者城市管理已无法满足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交通、秩序、卫生等需求,当地政府急需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宜居城市。 2. 有数字城管试点,但未全面推广的城市 此类城市已开始部分区域(城区)的数字城管试点,但还未全面推广。
方案亮点
1、以构建服务型政府为核心,建设高效透明的政府环境 提供公众热线/短信/彩信互动功能,便于市民主动参与市政工作;提供公众信息发布系统,实现市政工作更加公开化、透明化;提供辖区内企业管理功能,提升对入驻企业的服务水平。
2、充分利用3G网络和城市消息总线技术,满足智能城市平台的平滑扩展 基于3G无线网络,使城管员利用城管通终端,以视频方式上报问题,实现了实时客观的发现问题、举报问题;通过3G无线网络实现无线视频监控,及时了解城市状况;通过消息总线技术,将ICT能力封装到智能城市平台中,在实现数字城管业务功能的基础上,平滑扩展了领导办公子系统、公众互动子系统、部件在线更新管理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大屏幕显示子系统、车辆监控管理子系统等多个业务扩展子系统。
3、结合物联网,实现智能城市管理 通过部署统一的M2M管理平台,以支撑未来更多的M2M智能业务接入,最终实现城市的全面感知、无限互联、安全传递和智能处理;结合M2M技术,建设统一的智能城市发展框架体系,为未来向绿色智能城市演进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除了上述优势,数字城管解决方案还可以辅助政府的体制创新,按照职责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将城市市容管理的行政处罚权以及环境卫生、规划、市政、工商、公安等领域的部分处罚权进行统一管理,从而有效解决执法机构过多、权力分散、部门间相互推诿、管理效率低下等诸多弊端,充分整合多种行政资源,强化管理权威,真正形成“大城管”的格局,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生态、人文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客户利益
以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为依托,通过城市管理体制的创新和流程再造,有效解决目前城市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的信息滞后、管理被动、职能交叉、管理粗放等难题,实现城市管理的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和全覆盖。 可以说,数字城管新模式的建设,提高了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水平,在加强政府管理城市、服务社会的能力的同时,有效节约了政府管理成本,在推动城市生活环境和社会服务环境改善的同时,促进了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用实实在在的成果践行了数字城管新模式 数字城管系统带来的价值具体如下:
1. 按照国家建设部相关数字城管的标准,以地理信息GIS平台为依托,采用3G实现远程、移动图像采集监控违规地点的实时状况,以图像或数椐实时传回指挥中心备查和事件发出处置指令,指挥监督系统将“公共设施、道路交通、区容环境、园林绿化、房屋土地及其他”等六大类区政设施部件和“区容环境、宣传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等五大类城区管理事件列入数字化管理巡查范围,同时组建数字化城区管理巡查队伍和指挥监督中心,建立“巡查立案派发处置反馈结案考评”的工作流程和运行机制
2. 一个中心、一张网络、一套流程 结合“小政府、大社会”的构成框架和政府机构大部制改革的体制设置,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模式设置为“一个中心、一张网络、一套流程”的体制内循环系统,即建立一个“数字化城区管理指挥监督中心”、设置一张“数字化城区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实行一套“数字化城区管理业务流程”。
3. 指挥与监督职能合一 组建的“数字化城区管理指挥监督中心”具备指挥与监督双重职能,实行指挥、监督职能合一的管理模式,即对案件的受理立案、派发、协调、结案以及对各责任单位的处置工作效率进行监督考评,均由数字化指挥监督中心统一完成。这种管理机制,使公共资源集中利用,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和办件的流转环节,减少了办案经费,提高了整体效率。
4. 建立一级指挥监督平台 “数字化城区管理指挥监督中心”是区一级指挥监督平台,负责受理巡查员上报办件和区民投诉,按照“一级平台直接派发到处置单位”的运作方式,将办件根据职责权属直接派发到各责任单位,并跟踪督办处置情况,对核查属实的办件予以结案。
5. 纳入政府效能绩效考评项目 数字化城区管理工作纳入政府效能绩效考评项目,指挥监督中心每月底向区效能办和区政区容管理委员会上报当月数字化管理办件处置情况绩效考评情况,并将数字化管理处置工作考评列入区环境综合整治考评项目中,有效促进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
6. 推行社会化管理 数字化城区管理在现有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利用智能手机完成GPS定位,实时查看相关巡查人员是否在其工作位置,试行“一格六员”(即领导员、城管员、环卫员、社区员、巡查员、志愿员)网格化责任管理机制,城区管理实现“区、社区”二级联动,促进城区管理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