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年间,万亿智能家居新赛道上,聚集来自全球的众多参赛者。除了亚马逊、谷歌、BAT等互联网企业,华为等IT芯片企业,小米等手机企业,还有海尔等转型中的家电企业,以及众多主打智能单品的初创企业。那么,在这场全球化的巨头战役中,谁既能跑得快、跑得稳,还能跑得准,最终脱颖而出?
正如新一季的中世纪史诗奇幻题材《权力的游戏》那样,进入2019年之后,围绕智能家居的争夺战呈现出“群雄争霸”新格局。同时,海尔、华为、小米,以及亚马逊、谷歌、BAT等不阵营巨头的商业新战,则呈现出一轮“三类选手”并行的商业新格局。
据青岛海尔发布2018年报显示,青岛海尔2018年物联网生态收入增长16倍,智慧家庭成套用户突破1000万户。4月份,海尔智慧家庭在巴基斯坦和英国的智慧家庭体验店相继开业,自 AWE海尔发布旗下7大品牌的智慧家庭落地成果,海尔新一轮智能家居产业的全球市场战役已经打响。
同时,后发制人的华为,在今年初宣布加码智能家居后,除了基于自身设备和系统优势加大平台开放,吸引厂商加盟外,还多次传出要在手机之外推出电视等智能终端,谋求软硬平台三要素引爆;很早就确立以“智慧家居”为主场的小米,今年以来加大旗下生态链企业对于家电品类的完善,主要通过生态链资源完成对智能家居主角家电的打通和覆盖。此外,BAT三巨头则纷纷以智能音响为突破口,强化以内容、系统整合智能硬件的扩张思路落地。
那么,随着智能家居产业链的横纵贯通、市场化推广落地,以及消费端的陆续启动,谁又能在这场聚集不同行业领军者、采取不同手段的巨头争霸战中,脱颖而出?
决战智能家居,三类选手并行
如今的智能家居产业,已经从过去的一张宏伟蓝图快速演变为一个庞大蓝海产业,并迅速掀起一场全球性的商业争夺战。当然,这不只是一场未来之战,更是一场事关众多企业的商业模式、市场手段、经营管理、用户交互等多个层面的转型战。
虽然智能家居产业在全球的兴起不过短短五年多,但整个产业从诞生之初到推广、引爆却已经历长达10多年的积累和探索,只是市场化的全面引爆却只差“临门一脚”。正因如此,受到不同企业进入时间的长短,以及发展状态、业务布局和竞争手段不同,智能家居产业今年以来首次呈现“三类选手”并行的局面。
第一类选手,目前处在智能家居的起跑阶段。属于典型的“做产品、搭班子、建平台”,相关企业谋求系统发力的商业新格局。比如,华为过去一直关注的是设备和手机等终端,如今开始整合在芯片、手机、通信设备等点式能力,以及系统开发能力,以开放的平台吸引产业链上下资源商加盟,谋求后发先制;同样,还有大量的硬件初创企业,目前还处在品类的完善和连接的打通上,虽然起步晚但发展速度不容轻视。
第二类选手,目前则处在智能家居的赶路阶段。属于“硬件与软件协同驱动”的引爆,相关企业基于自身的硬件或软件能力,进行软硬协同的一体布局后,快速推动同一平台下的品类完善和扩张。比如亚马逊、谷歌、BAT三巨头,则是由软变硬、探索同一系统的的硬件开放式植入扩张,最典型就是智能音箱的“百团大战”;比如小米,则是由硬变软,通过多个品类和品牌的硬件产品线打通后,构建用户的场景体验,目前已经加速奔跑。
第三类选手,目前已走到智能家居的带头领跑阶段。通过“跳出软硬件协同驱动”直击用户构建智慧生活的生态体系,从而加速智能家居从硬件的互连到软件的协同可控,再到生态的智慧主动响应。如今,海尔正在加速推动智能家居在市场落地下的生态化打通,打破困扰智能家居多年的“单品智能不连通、被动响应不智慧、单一方案难定制”等问题,处在打通消费引爆市场的阶段。
可以看到,无论是华为及大量初创企业们,忙于智能家居平台建立,推动硬件、软件和系统的连接打通;还是小米、BAT、亚马逊等企业,基于自身的硬件或软件能力,通过横向整合产业链后后开始撬动市场的落地;或是海尔为首的企业,基于软硬件和平台优势,直接面向用户建立智慧生活的生态体验,都是基于自身战略布局、产业规划的一种主动出击,却因为带给用户不同的体验和感受而将在未来几年的竞争中“分出胜负”。
来源:家电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