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网站导航
资讯首页> 网站公告 >产品资讯 > 送货速度不够快?“5G无人机”来帮忙

    送货速度不够快?“5G无人机”来帮忙

    产品资讯2019年04月08日
    分享
    2019年被称为中国的5G元年,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消息,5G产品有望今年下半年上市。
     
      目前,我国25个省(区、市)正在进行5G网络试点。这些试点进展如何?催生了哪些新应用和新产业?
     
      一、改变生活
     
      近日,在北京望京SOHO,笔者体验了中国移动的5G网络。由于5G手机还没有上市,试点地区暂时将5G信号转换成WiFi信号,这样,4G手机就能通过WiFi连接上5G网络。
     
      笔者清晰地看到,网络实时下载速率达到2600Mbps。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4G网络峰值速率仅为100Mbps左右,而5G网络峰值速率达到了4G的20倍以上。仅用2秒钟,一部高清电影就下载完成了。
     
      在试点的25个省份,很多人已经享受到了这样的高速5G网络。
     
      1、嫌送货速度不够快?“5G无人机”来帮忙。
     
      浙江杭州梦想小镇的肯德基店内,一位工作人员接到订单后,把快餐打好包,放进停放在外卖自取站的“5G无人机”,并选择配送地点,随后,无人机飞向目的地。
     
      到达配送地点后,无人机依靠“5G实时视觉识别”,精准降落在自助取货站的停机坪上,自取站的升降装置会将货物送到取货窗口。配送时间不到10分钟,咖啡和鸡翅到买家手里时还是热气腾腾的。
     
      不仅是快递、外卖,今后,急救物品等都可以通过无人机、无人车送到人们手上。
     
      2、嫌家居生活枯燥?智能家居正在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河南郑州,“智能魔镜”不仅可以当做普通镜子使用,还可以与用户进行对话。
     
      当被问道“今天穿什么衣服出门”时,“魔镜”就会根据天气情况和用户穿搭习惯进行推荐:“郑州今天温度适中,建议穿风衣、薄大衣等外套,您可以选择以下方案……”
     
      在4G时代,智能开关、声光报警器、智能插座、语音机器人、温度控制器等智能设备已经应用到家居生活中,但是由于网络较慢,存在延迟、卡顿的情况,用户体验一般。
     
      相比之下,5G能传输更大流量,带动更多设备,从而让智能家居真正智能起来。
     
      3、嫌娱乐形式单调?5G远程直播为观众带来跨越空间的新体验。
     
      今年元宵节,四川成都在“夜游锦江”航段成功实现了5G+8K远程直播。
     
      位于东风大桥点位的观众,欣赏到了航线上廊桥点位川剧演员的精彩表演。
     
      即使相距两公里,通过屏幕也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演员的头饰、服饰、表情变化等细节,甚至能看清演员的每一根睫毛。
     
      5G丰富的应用场景,必然带来更大的流量需求。因此,资费也是人们一直关心的问题。
     
      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表示,5G资费现在还没定,到今年下半年时可能会明朗一些,另外,“享受5G服务要更换5G手机,但是手机卡和号码不必更换”。
     
      二、升级产业
     
      1、5G让工业生产更精准、更安全。
     
      上海“5G工厂”是5G技术在工业制造领域的深度应用。
     
      用于大飞机生产的零配件成千上万,且不少工艺仍需要工匠们用手工完成,“智慧车间”通过5G网络所承载的精准室内定位系统,可以把车间内摆放的零配件定位误差缩小在3厘米以内。
     
      这样一来,工匠们通过室内导航设备,需要时能很快找到它们,或者原地归还。
     
      在传统工业生产中,产品质量检验是事后监管,通常放在生产环节后面。
     
      如今,在上海等试点城市,通过将传感器植入数控机床中,可以实时采集机床运行时的各种数据,即时上传到智慧平台或“云”端,再与数据模型进行对比,一旦发现异常,传感器立刻就会告警。
     
      2、5G带来了更顺畅的全自动化操作。
     
      山东青岛港口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让5G与工业全方位深度融合,工作人员只要坐在监控室的电脑前,借助摄像头、手柄就能控制码头集装箱装卸,比传统码头提升作业效率30%,节省操作人员70%。
     
      3、多个试点地区还利用5G进行工业巡检。
     
      辽宁沈阳的5G智能巡检机器人实现了自主导航、自主避障、自主充电,有例巡、特巡、遥控工作模式,具备人体、人脸、车辆、车牌智能识别和火灾、气体等异常检测功能。
     
      它不仅可以在平整路面上自如工作,且具有一定的越障能力,适用于室外厂区巡检、园区巡逻、周界巡防、教育实训等应用领域。
     
      同样是借助5G网络,福建福州乌龙江湿地公园则使用AR(增强现实技术)进行河道巡检。
     
      工作人员戴上AR设备,眼前可直观看到河道相关运行信息,仿佛装上了一双“透明眼”,在地面就能完成实时数据采集与常规巡检,还可根据异常提示快速定位问题,确定解决方案。
     
      4、5G是实现无人驾驶的基础设施。
     
      “我试乘了没有方向盘的小巴车。”在福建厦门软件园三期,一位体验者兴奋地说。
     
      在5G网络环境下,没有驾驶员、方向盘、驾驶舱,巴士仍可以平稳安全地运行。离障碍物越来越近时,巴士开始减速,随后调整方向,顺利绕过障碍物。
     
      据了解,无人驾驶汽车探测到障碍后的响应速度是毫秒级,比人的反应还快。为应对紧急状况,车辆内还设有人工紧急应对按键。
     
      在试点省份中,5G为产业深度融合提供了坚强支撑。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日前发布的《5G产业经济贡献》预计,2020年至2025年期间,我国5G商用直接带动的经济总产出达10.6万亿元,直接创造的经济增加值达3.3万亿元。
     
      三、优化服务
     
      在25个试点省份中,5G正走进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领域。
     
      1、跨越现实距离,5G赋能远程医疗。
     
      今年一月份,在福州长乐区的中国联通东南研究院,一名医生利用5G网络远程操控机器人,顺利将50公里外孟超肝胆医院里一头小猪的肝小叶精准切除。
     
      医生面前的巨大屏幕上清晰显示着内窥镜下肝脏红白相间的纹理,麻醉状态下内脏的跳动也清晰可见。另一块屏幕上,则同步显示着手术台上“患者”和助手的实时视频。整个过程持续了近1个小时,手术创面整齐,全程出血量极少,这是一场基于5G网络的远程动物手术。
     
      5G大宽带、低延时、大连接的优势,与手术机器人相结合后,实现信号实时互连互通,可以打破空间限制,给远程外科手术提供可能性。
     
      此次手术的主刀医生刘荣表示:“5G让我们可以在许多场合实施远程手术,比如在救灾、边防等场合。外科医生坐在标准化的操作室里,实现几百公里甚至几千公里之间点对点的连接。”
     
      而近日,全国首例基于5G的远程人体手术——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植入手术成功完成。
     
      位于海南的神经外科专家凌至培主任,通过中国移动5G网络实时传输的高清画面,跨越近3000公里,远程操控手术器械,成功为身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一位患者完成了“脑起搏器”植入手术。
     
      本次5G远程手术耗时近3个小时,患者四肢震颤、肌肉僵硬,在“脑起搏器”刺激下立即得到缓解,而且术中磁共振扫描见脑内电极植入位置精确,达到手术预期效果。目前,病人术后状态良好。
     
      凌至培主任表示:“我在北京和海南两地轮换工作,本次手术是在海南工作期间,有北京的帕金森患者需要进行手术,且患者不宜飞往海南。借助中国移动5G网络的保障,首次实现了海南、北京两地远程手术,解决了4G网络条件下手术视频卡顿、远程控制延迟明显的问题,手术近乎实时操作。”
     
      2、5G正在提升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
     
      1月29日,江西南昌秋水广场上一架搭载VR(虚拟现实技术)全景摄像头的大型无人机起飞,在5G网络下拍摄实时画面,画面清晰流畅地显现在安防管控中心的监控大屏幕上。
     
      智能探头还可以精准捕捉每一个路人的面部特征,从而帮助公安机关实现对重点人员、嫌疑人员的布控。
     
      不仅如此,无人机还可以完成对交通路况实时监控、交通违章抓拍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巡检等辅助工作,预警秋水广场及周边的人流、车流情况,有效避免踩踏。
     
      另一方面,业务管控平台还可以通过5G网络远程精准操控无人机及挂载设备。
     
      发生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突发状况后,无人机能够第一时间抵达现场拍摄取证,并利用喊话器进行交通疏导或发出警告,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
     
      3、5G还在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沈阳市行政审批大厅部署了5G信号,并安装了360度VR摄像头。通过5G回传,可以将大厅办公环境实时传送到远端。
     
      通过对审批大厅办事人员停留时间、返回频次、不同窗口的受理时间等进行大数据统计,可以进一步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办事效率。
     
      4、在试点省份中,除了居家生活、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领域,5G还在探索更多的应用场景。
     
      3月1日,广州首次试水了远程庭审。广州互联网法院对一起网络传播权纠纷案公开审理并当庭达成调解协议。
     
      法官端坐在审判台前,对面是清晰的大屏幕,传统法庭的原告席和被告席不见了。
     
      屏幕里,当事人在法官引导下有序答辩、举证、质证……基于5G网络的4K超高清音视频传输实现三方信息同步。
     
      据了解,5G网络全新的加密技术,可使当事人隐私得到更有效保障。此外,庭审采用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形成“视频+音频+文字”多种媒体、实时同步的智能记录体系,真正实现“无人智能记录”。
     
      接下来,5G试点城市的5G应用项目落地会更丰富,期待5G正式商用时这些应用能真正造福普通百姓。


    来源:5G产业圈

    责任编辑:叶超

    编辑:王艺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