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HomePod国行版评测:我耳朵被它惯坏了
经历过智能手机群雄割据时代的洗礼,行业已经被“风口”这个词教育得万分敏感,以至所谓下一个“风口”还未真正形成,嗷嗷待飞的“猪儿”们已经提前插上翅膀。IT之家小编观智能家居领域,亦复如是。这两年,被认为是智能家居中枢所在的智能音箱犹如雨后春笋,彼此厮杀,已经将这片未来战场提前割成碎片。
就在这个时候,智能手机时代以产品和生态见长的苹果也杀了进来。
2017年,苹果在当年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正式推出了由Siri坐镇的智能音箱HomePod,不过直到今年初,HomePod国行版才准备就绪,虽然HomePod要等到1月18日才开售,但IT之家小编已经拿到了两台国行版HomePod。那么曾引领智能手机时代的苹果在HomePod上能够为我们带来哪些不同体验?对于行业又有哪些潜在的影响力?值不值得购买?我们不妨通过这篇评测来进一步了解。
一、典型的苹果式工业设计
先不说其他,当你第一次拿到苹果HomePod的时候,相信定会轻呼一声“哇,好重”。别看它身材只有不到两桶泡面的大小(高度172mm,宽度142mm),重量却达到了2.5kg,赶得上一台普通游戏本的重量了,单手举起是比较费劲的,小编没事的时候就会在办公室拿他当杠铃耍耍。
再看HomePod的整体造型,简单,敦实。音箱整体为圆柱体造型,发布之初网友将它类比家里常见的桶状卷纸,也是比较贴切了,不过这只是个形象的玩笑,HomePod远比卷纸精致多了,其机身被一层精细的织物材质包裹,官方称作无缝网格织物。织物表面的网眼大小适中,并不是很细密,根据苹果的说法,选择这样的材质和网眼设计,也是综合考虑了表面材质对音箱音质的影响,目前的设计能够让扬声器的声音均衡地从箱体周身传播出来,不受阻隔。
实际摸起来,你会发现HomePod表面的这层织物是有明显厚度的,可以按下去,手感有点像海绵泡沫,很实在,而不是织物和扬声器之间存在空隙的那种按压感。
不过,这种表面材质,建议家里有喵星人的同学最好将HomePod放在它们不容易攀上的地方,否则让爱玩毛线球的喵星人抓到,后果可想而知。
HomePod机身顶部是一块圆形黑色玻璃触控面板,在这里可以对HomePod进行音量、曲目的触控操作。这是一块LED点阵显示屏,当你对着HomePod说一声“嘿,Siri”时,Siri标志性的幻彩动画就会出现,当播放音乐时,显示屏上则只剩下音量加减图标,除此之外,显示屏基本就不会显示其他内容了。
沿着织物表面来到音箱底部,能看到内一圈覆盖的软胶材质圆形脚垫,脚垫表面为类肤处理,触感细腻,摩擦力也较高,加上HomePod的重量足够,通常放在桌面上会很稳固。
▲圆形脚垫内陷的平面印有苹果的Logo,很隐蔽
HomePod的电源线和音箱主体呈一体设计,从圆柱体侧下方引出,不可拆下。电源线长达两米,表面做了防缠绕处理,设计好评。
总体来说,HomePod设计简洁但不简陋,轮廓走线优雅,气质朴实,放在家里,基本上各种场景都能搭配,并能有效提升场景的设计感。HomePod做工方面更是不用担心,从表面织物的材质用料、电源线材的细腻感就能体现,品质感很足,总之又是一次典型苹果式工业设计的出色演绎。
二、配对和使用很easy
给HomePod接上电源线后,就可以直接配对了。HomePod配对的过程很简单,你只需要将iPhone靠近音箱,屏幕上就会弹出配对的设置页面,这动画,精致酷炫。根据指引进行简单的操作设置,然后打开手机中的《家庭》App,看到HomePod的磁贴,就说明配对成功啦。
轻点磁贴可以控制音响的播放和暂停,长按磁贴,则可以进入详细的设置界面。在这里,你可以定义HomePod所在的房间,设置是否允许播放儿童不宜的内容,是否可以用语音唤醒等,逻辑并不复杂,稍微研究即可弄懂。
三、最惊艳的是音质
HomePod是一台智能音箱,且先不看它是否智能,在使用体验过程中,HomePod的音质首先就给IT之家小编带来很大的惊艳感,足够对得起“音箱”这个词。
从HomePod从上到下来看,首先就是一台高振幅低音单元朝天而立,采用电机驱动振膜,振幅可以达到20毫米,要知道HomePod本身体积就不大,因此能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
在低频单元下方,拥有六个环形排列的麦克风阵列,用来捕捉房间内的各种声音。配合A8芯片强大的信号处理能力,同时还有苹果的回声和噪声消除功能,其收音能力让人期待。
麦克风下方,还有苹果设计的七波束成形高音单元阵列,每个单元均配有独立的扩音器,采用折叠号角式设计,可将音乐不断地传向中心,再以360度的形式从底部扩出,形成声音的环绕空间感。
另外,HomePod的频响在40Hz-20000Hz之间,整体而言,其基础声学配置确实比较出色。
而除了基本的配置,HomePod在音质方面还有一些黑科技加持,首先就是苹果独创的空间感知技术。这项技术可以让HomePod无论在房间的哪个位置,都可以凭借空间感知技术自动分析音质,并根据扬声器的位置调整音效,还会将音乐分为直达声和环境声。直达声包括主要的人声和乐器声,会传送到房间中央;而环境声则会分散至左右两侧,并从墙面反弹回来。
事实上,HomePod这款产品诞生的最初动机并非“智能”,而是为打造一个纯粹的音箱产品,当时是2012年,智能音箱这个概念还远没有在公众视野,苹果的Mac音频团队出于兴趣,希望做出一款“无论放在哪里,都不会影响音质”的扬声器。通常对于音箱而言,音质的好坏区分度并没有耳机那么明显,因为音箱外放的音质往往还受到播放环境、空间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而苹果的这个目标和一项叫做“波束成形”的技术密切相关,这个技术可以指向房间内精确的目的地,来构建沉浸式的3D音频体验。在HomePod之前,已经有一些声学品牌厂商在产品中利用声音的反射功能达到类似的效果,例如BOSE,HomePod不同在于通过音箱集成麦克风传感器来修正,校准不同方向的扩散和束导来测量空间,从而优化聆听者的听感。
在这个过程中,HomePod会进行高强度的运算,分析音乐中的高频和低频声轨的分配,输出到高低音扬声器中,然后再根据测量到的直达声和反射声数据,实时调整改善声音模型,这种实时建模的方式在复杂度上可想而知,且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很考验研发端对对远场和麦克风阵列数据的事实采集即运算能力,即便是老牌的声学品牌厂商,没有高强度的处理器配合专门的算法很难达到,这也是HomePod从立项到上市经历这么长时间的原因之一。
说了这么多,还是要进入实际的“玄学测试”环节。IT之家小编测试的第一首曲目是老鹰乐队经典的《Hotel California(加州旅馆)》。《Hotel California》的前奏开始,HomePod的表现就十分惊艳,吉他的低音,中音区分非常明显,低音雄厚有力,下潜较深,中音则清晰悦耳。Apple Music中,IT之家小编没有找到现场版,录音棚版本的《Hotel California》前奏相对简单,前奏过后,人声响起,这时沉重的鼓点成为主要伴奏,夹杂着吉他扫弦,通过HomePod你都能毫不含糊地听到。
比起上面这些,HomePod的音质给小编印象最深刻的是其宽广的音场,实际聆听时,你会觉得声音空间感很强。同时因为前面所说的空间感知技术的加持,HomePod的环绕音效果也很明显。宽阔的音场加上根据实际播放场景实现的环绕音效果,IT之家小编最直接的感受是音乐声的包围感很明显,小编在HomePod周围慢慢走动,都能觉得音乐是包围在耳边的。
小编测试的第二首歌是朱哲琴的《阿姐鼓》,HomePod在演绎这首歌时更能体现其在音乐空间感上的表现。歌曲以低沉的伴奏开头、伴随密集轻敲的鼓点和人的和声,营造出一种悠远神秘的氛围,使用HomePod确实能将那种声音的距离感表现出来,直到主唱声音响起,在HomePod旁边,你会觉得伴奏依然很悠远,人声较近,而到了副歌部分,突然响起的重鼓声仿佛就在胸前,从伴奏到人声到鼓声,声音由远及近,空间感就出来了。
在音质方面,HomePod还有一个大招,就是立体声二重唱。你可以用一对HomePod进行立体声组合协同,能瞬间营造出更广阔、更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同时最佳欣赏音乐的区域也更大。将两台HomePod组合立体声的操作也很简单,你只需要在iPhone上用家庭App对其中一台音箱进行设置,选择“创建立体声组合”选项,就可以选择另一台进行创建,创建完成后,你还可以在iPhone上按需要切换左右声道。
当使用两台HomePod进行立体声协同播放音乐时,聆听效果会更上一层楼。IT之家小编使用其播放唐朝乐队的《梦回唐朝》,你能够明确听到前奏的敲打乐器在两台HomePod之间来回切换,就像有两个乐师在左前方和右前方交错敲打。而当电吉他、贝斯等乐器一同爆发时,临场感更佳,用一个比喻来形容IT之家小编的感受,就是觉得音乐像云层一样笼罩在身边,这种感受非亲自聆听不可体会。
作为一款智能音箱,HomePod走的路线和市面上同类竞品有些不同,关键就体现在其出色的音质表现上,在目前的智能音箱竞品中,你很难找到一款在声学表现上能够和HomePod相媲美的产品,这可能也和HomePod最最开始的定位本来就是一款发烧音箱有关。
四、Siri还是那个Siri,隔空协同是亮点
HomePod内置苹果自家的Siri语音助理,是的,它和我们在iPhone上相处的Siri没有什么区别,基本上,你在iPhone上如何使用Siri,在HomePod上就可以怎样使用Siri。
当你需要使用HomePod时,只需要说一声“嘿,Siri”就可以唤醒它,HomePod很灵敏,实际唤醒时,你不需要说太大声,用平常说话的语气就可以,并且即使在房间的角落里,距离音箱有些远,也不用吼,稍微提升一些音量,也能唤醒Siri。还有就是,如果HomePod在大声播放音乐,这个时候你以正常的音量对着它说“嘿,Siri”,HomePod依然能够被唤醒,不会受到音乐声的干扰。在这一点上,HomePod的体验确实不错,当然这背后主要是其搭载的六麦克风阵列的功劳。
Siri是你和HomePod交互的主要方式,此外你还可以通过音箱顶部的触控屏来实现一些简单的功能,包括音量增减,播放暂停等,更多的手势还有轻点两下跳转下一曲,轻点三下跳转上一曲等。
通过Siri,我们可以用HomePod播放音乐,这自然不消说,除此之外,还能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例如询问天气,询问你关注的球队比赛赛程,让他帮你设置闹钟,帮你翻译等等。本质上,这些对于一款智能音箱来说也都是比较基础的功能。
利用Siri完成这些基本操作是很流畅的,在测试中也出现了一些语音一次识别不成功的情况,但很少见,有可能和网络卡顿有关。还有,你在iPhone上创建的Siri捷径也可以在HomePod执行,例如小编对HomePod说一声“嘿,Siri,听歌”,它就会播放捷径下小编最喜欢的两首歌。
内容方面,在你用iPhone和HomePod配对时,就有和Apple Music绑定的过程,所以使用HomePod,你需要订阅Apple Music。同时,HomePod也整合了播客中的内容。Apple Music的曲库丰富度差强人意,但难免有你找不到的歌曲,所以苹果还为HomePod加入了对隔空播放的支持,你可以将手机上的流媒体内容串流到HomePod上播放。不过小编在体验时,发现使用隔空播放时,HomePod会有明显可感知的延迟。另外,HomePod是不支持安卓手机的。
从这一点能够看出HomePod的封闭性,当然严格来说这不能算缺点,只是作为一款声学基因浓厚的音箱产品,如果能通过AUX接口扩展其他前端,相信是更多音乐爱好者的心声。
如果你家里有多个HomePod,放在不同的房间,那么你可以通过隔空播放2让这些音箱彼此配合,例如你可以让Siri在厨房播放古典音乐,在客厅播放摇滚乐,在卧室播放爵士乐等等,如果你从厨房走到客厅,也可以将厨房的音乐转移到客厅的HomePod上,IT之家小编测试时发现两款HomePod之间可以做到无缝切换,即不会存在延迟、漏掉音符等情况。
此外,如果你正在家里做家务,手上不方便接电话,也可以让HomePod代劳。当iPhone有来电时,直接通过HomePod来接听即可,并且不需要手机在旁边,但需要两者在同一网络下。打电话也是如此。IT之家小编使用HomePod做了测试,可以看到通话过程还是比较稳定的,语音音质表现也很不错。
可能有很多小伙伴会疑问:如果我的iPhone、iPad等苹果设备都在HomePod旁边,那么当我喊出“嘿,Siri”的时候,谁会被唤醒?IT之家测试时也考虑了这一场景。实际上,如果你身边的听过设备都打开了蓝牙,那么所有的设备都会通过蓝牙彼此沟通,并根据用户的场景来判断哪个设备上的Siri被唤醒,例如当IT之家小编正对着iPhone,在HomePod旁边说“嘿,Siri”时,就是iPhone上Siri被唤醒。这就不需要用户担心有时候想让iPhone上的Siri被唤醒,唤醒的却是HomePod上的Siri了。
在功能性方面,HomePod给IT之家小编印象最深的就是多台HomePod沟通配合的能力,这很容易让小编想到一些很智能、便捷的居家生活方式,只是多台HomePod对于小编而言确实挺烧钱。在内容丰富性方面,虽然HomePod本身只关联Apple Music和播客,但由于支持iPhone隔空播放串流,也算是丰富了HomePod的内容资源。不过IT之家小编更期待未来HomePod自身即能整合国内大部分内容提供商的资源,而无需借助手机串流。其他方面,HomePod都达到了一款智能音箱该满足的标准,至于Siri,还是那个Siri,虽然不会抖机灵,至少也不会成为短板。
五、智能家居,灵敏流畅
智能音箱价值的真正释放应该在未来的智能物联网时代,它将扮演智慧家庭中枢的角色,目前,HomePod已经可以联动一些支持HomeKit的智能家居终端,从而尝鲜智慧物联时代的便利。在测试中,IT之家小编采用支持苹果HomeKit平台的小燕智能生活套装与HomePod连接。
小燕智能生活套装包括小燕家庭中心、感应开关、智能插座、智能灯座以及门窗磁传感器。这些套件前期的部署安装并不复杂,根据说明书的指示即可轻松完成。安装过程小编这里就不详述了,只是有一点,套装的部署需要配合小燕官方的App,在接入家庭中心后,你需要用小燕官方的App来接入灯座、智能底座等配件,因为只有家庭中心支持HomeKit,接入家庭中心只需要用《家庭》App扫描家庭中心底部的HomeKit标识,然后按照提示简单操作即可。不过在小燕官方App中部署成功后,所有配件都会同步出现在《家庭》App中,点击对应的配件按钮即可打开和关闭,长按即可进入详细设置界面,操作和HomePod是一样的。
智能生活套装的基本逻辑是这样的:配件分为可直接开关的电器以及环境感应组件两种。可直接开关的电器通过HomePod控制即可,环境感应组件则是感应到环境出现变动时,触发某种功能,例如当感应到家门被打开时,触发打开电灯以及电风扇的动作。
而通过HomePod控制家用电器,还有一种玩法,就是创建场景没在某一场景下执行某一系列动作。例如你对HomePod说“我回家了”,然后HomePod就会执行打开电灯和电风扇的动作。
在评测中,IT之家小编设计了以下几种用例:
让HomePod打开/关闭电灯泡
让HomePod打开/关闭电风扇
对HomePod说”我到家了”,以同时打开电灯泡和电风扇
通过智能套装中的感应开关同时打开/关闭电灯泡和电风扇
房门打开时,同时打开电灯泡和电风扇
整体来说,测试过程是很顺利的,从HomePod收到指令到相应的电器执行操作,中间基本没有明显的延迟,Siri对语音识别的准确度也比较高,小编在反复测试过程中基本没有遇到过识别失败的情况。
因为是评测,所以小编场景组建得比较简单,如果你打算体验HomePod背后的智能家居,可以入手更多的套件,从而接入更多的家用电器,你会感觉自己已经提前步入了智慧生活时代~
一番体验下来,IT之家小编感受到行业描绘的智慧生活图景是什么样的同时,也对现状有些思考。以HomePod而言,苹果优渥的生态环境让HomeKit终端和HomePod联动的体验非常流畅自然,但若横向对比竞品,绝对的优势也很难说,根本的原因仍在于行业需要整合,以IT之家小编在测试中使用的套件为例,其实这相当于连接HomeKit平台和普通传统电器的中间件,大部分情况下只能控制开关,而无法进行深度调控——当然,我们知道市面上已经有很多可以支持深度调控的产品,例如nanoleaf的智能奇光板、飞利浦的彩灯可以控制亮度和色彩,艾美特的风扇可以控制转速等,而IT之家小编认为,HomeKit需要更多这一类深度整合的产品,而且在更多的基础上要更快,抢先占据市场先发优势。
六、总结:音质出众的全面手
国行版HomePod值不值得买?答案很简单:如果你是音乐发烧友,那么值得买;如果你不是音乐发烧友,则要三思:
我是不是壕?我是不是有iPhone的果粉?我对智能家居感不感冒?
这三个条件最好都满足,再入手。
从产品本身来说,国行版HomePod确实没有太多可挑剔的,有品质的工业设计、出色的音质、背靠苹果的生态、丰富且体验流畅的功能玩法,这些亮点集一身,2799元,贵也确实有贵的理由,毕竟同等音质的传统音箱也得2000元左右了。
HomePod的独特之处在于音质,相较于市面上其他智能音箱产品,可以说是个异类了。IT之家小编的很多同事听到HomePod二重唱时,都会感叹一句“太TM震撼了”,而小编表示目前自己的耳朵已经被惯坏了~
做为一款、并且是苹果第一款布局智能家居中枢的产品,你很难就HomePod来论成败,它的成败在未来,在苹果背后要做的行业整合工作。5G的脚步越来越近,智慧物联的市场前景不可估量,这不是一款好产品可定乾坤的,仔细想想,苹果要做的事情其实还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