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北京市两会上,针对个别中介和租户违规转租公租房的问题,北京市已经对66个公租房项目安装人脸识别系统,2019年将对全市所有近200个公租房项目安装人脸识别系统。
2018年,北京市曝出数起公租房违规转租的情况。北京市住建委介绍,对这些违规行为“零容忍”,已出台新规明确:违规转租转借公租房的家庭,5年内不允许再次申请公租房(含市场租房补贴)及共有产权住房。北京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今年仍将严厉打击中介机构、网络平台代办公租房转租经纪业务;加大违规家庭公开曝光力度,在北京市住建委官方网站曝光违规转租家庭基本信息,提升违规成本。与此同时,北京市还将大力推进“技防”手段应用,以人脸识别、网络化管理等信息技术手段为抓手,从源头抓好事前震慑防范,在管理过程中抓好事中动态监测。北京的这一举措全面落地,给全国各地的城市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人脸识别市场也将大幅度提升,公租房或成为人脸识别市场新增值点。
公租房转租、转借行为屡禁不止 亟待解决
2016年,上海浦东新区公共租赁住房“仁文公寓”项目试点智能化管理,推出以人脸识别为主要手段,指纹识别为辅助补充手段的智能控管门禁系统,取得了良好效果,项目未再发现转租、转借行为,租金收缴率达100%。为什么要在公租房推广“人脸识别”门禁?答案显而易见:杜绝公租房转租、转借行为。公租房小区一直面临违规转租转让转借、社会治安差、租金收取难度大、特殊人群服务跟不上等难题。其中,违规转租转让转借问题尤为突出。因公租房租金还不到周边商品房租金的一半,个别摇号配租的居民便将公租房转租、转让、转借给他人谋利。而这种违规行为具有较强隐蔽性,调查取证较难,一直屡禁不止。
PS:公租房即公共租赁住房,是指由国家提供政策支持,社会各种主体通过新建或者其他方式筹集房源、专门面向中低收入群体出租居住的保障性住房,是一个国家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脸识别”门禁成防转租、转借利器
对于政策的推广和实施,上海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去年3月份便有消息称:“上海将在公租房项目使用人脸与指纹识别等智能化管理手段,并将在‘十三五’期间全面推广”,截至2017年10月底,上海累计筹集房源超过15万套,已供应房源11.5万套。公租房人脸识别、指纹双识别门禁系统,网上询租机制等技术被运用到公租房的管理当中。
与此同时,深圳的公租房也在进行类似尝试。去年便有消息传出,深圳市住房保障署有意推广公租房门禁系统,计划在部分保障房内运行,通过人脸识别对小区住户入楼、入住等实现智能化信息化管理。人脸识别需实现动态捕捉分析,并具黑、白名单后端提醒功能,门禁联动开门等功能。
去年1月份,据浙江在线记者从杭州市住保房管局获悉,杭州3个公租房小区将试点运行人脸识别系统。事实上,从2017年3月份开始,杭州市本级新交付入住的公租房项目都进行了人脸识别的数据采集,为公租房小区推行人脸识别系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大大提升居住安全
人脸识别系统的上线,一方面可以提升我们的居住安全,可以很好的杜绝了被陌生人尾随,减少一些陌生人进入社区,这也在确保公租房住户安全方面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可以做到让公租房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让真正有需要的人住上实用的房子,彻底杜绝转租转借的行为,并且为社会资源能够公平利用中立起一道防火墙!
千亿市场规模,公租房或成为人脸识别市场新增值点
依靠“制度+科技”,进一步提升公租房运营管理水平,杜绝具有保障性质的公租房转租他人谋利,公租房使用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将成为一大趋势。前瞻产业研究院根据人脸识别行业发展现状,估算我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约占全球市场的10%左右。2010-2016年,我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7%。
2010-2017年中国人脸识别行业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目前来看,我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较小,然而市场空间巨大。从场景评估的角度来看人脸识别技术的市场空间,依据各场景的市场空间和人脸识别技术占产业链价值的比例,未来十年,我国人脸识别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千亿元。
根据人脸识别行业发展现状,我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约占全球市场的10%左右,因此2016年,我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约为17.25亿元,其中金融领域约3.28亿元,安防领域约5.69亿元,考勤门禁领域约6.99亿元,其他领域刚刚起步,约为1.29亿元,未来市场可期。
从数据来看,公租房人脸识别
门禁仅仅占人脸识别领域中的一小部分细分市场,便能带来巨大的增量市场。伴随着国内雪亮工程、平安城市、智慧城市项目的深入发展,未来,人脸识别技术将会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应用,例如金融、医疗、教育、交通、社保等等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因此对安防企业来说,人脸识别技术的市场潜力无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