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网站导航
资讯首页> 网站公告 >产品资讯 > 今年开放的蚂蚁金服第一次对外阐述技术布局

    今年开放的蚂蚁金服第一次对外阐述技术布局

    产品资讯2017年10月13日
    分享

    在云栖大会的蚂蚁金服专场ATEC大会上,蚂蚁连续宣布开放金融云、生物识别、区块链等多个技术。

    第一个是36氪此前报道过的全球可信身份平台ZOLOZ(蚂蚁佐罗),开放金融级生物识别技术能力,该平台的具体内容可以参照36氪报道《36氪独家 | 蚂蚁金服将成立独立科技平台ZOLOZ,开放金融级生物识别技术能力》。

    第二个是蚂蚁金融云2.0的升级,同时宣布与南京银行签署合作协议,与阿里云为南京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提供技术及应用解决方案。在此次合作中,蚂蚁金融云将利用自身在科技金融领域积累的技术经验优势,为南京银行提供应用层面的服务,包括软件的部署,应用的签约,架构设计的咨询;而阿里云将提供基础架构层的服务。

    蚂蚁金融云总经理刘伟光在大会专门介绍了这个金融云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底层的金融级大规模分布式交易技术、移动开发平台、全栈式大数据平台、分布式数据库;还有服务层的智能客服、大数据风控、智能核身、信用管理和DevOps等解决方案,还有最直接的应用层服务。

    他表示,两年前是公有云的版本,两年后今天的金融云2.0是一个支持公有云、混合云、私有云的三云合一的架构。

    看到这张图,我瞬间有种到了三个月钱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Apollo开放平台的恍惚感,也有种到了阿里云发布会的感觉,这种从应用层到底层的全套方案,常常是to 开发者的科技公司的套路。加上蚂蚁金服CTO程立的演讲不断在提“开放”,这不就是开发者大会上李彦宏和陆奇一直在提的词?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蚂蚁金服今年展现的形象与去年完全不同。

    去年,你可能更多记得支付宝的改版、芝麻信用又接入了什么场景,甚至是年末支付宝为了做社群闹出的圈子事件。今年,蚂蚁发布得最多的,则是各种技术开放,从定损宝到AI金融能力,让人觉得支付宝似乎已经成了一家B端的技术提供方;即便是C端记得的,包括肯德基淘咖啡无人店支付技术、刷脸支付等黑科技。

    这样的定位和形象的转型,也许是蚂蚁经过漫长思索吼的决定。去年圈子事件之后,蚂蚁金服内部调整为班委制度,在金融与科技两者之间,公司定位更是由马云亲自拍板定调:只做Tech部分,Fin交给金融机构。

    今年年初,蚂蚁金服CEO井贤栋向外界明确蚂蚁金服的科技公司定位,并承诺蚂蚁金服将不断打磨自己的技术能力,成熟一个开放一个。此后,蚂蚁在今年就开始了对外输出技术的步伐。半年来,在人工智能领域,蚂蚁金服已经向开放了智能理财、图像定损、智能客服、无人值守、刷脸支付、区块链技术和风控能力。

    在10月11日的ATEC大会上,蚂蚁金服CTO程立,再次重申这一理念,他的演讲中,除了技术开放,还是技术开放。“技术不是万能的,而开放是解决‘不能’的唯一一条路径。”

    同时,程立第一次系统地对外阐释了蚂蚁作为一家科技公司的技术布局——“BASIC”战略。

    BASIC分别对应着 Blockchain (区块链)、Ari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Security(安全)、 IoT(物联网)和 Cloud computing(云计算)五大领域,这些构成了蚂蚁金服技术开放的基石,在此基础上,延伸出风控、信用和连接的三大能力。

    这一切,似乎说明蚂蚁正在非常彻底地执行当初的策略。支付宝班委苗人凤曾经对36氪说,你就要在互联网金融这两极中间切一刀,这个刀是往互联网偏一点,还是往金融偏一点,本身就是非常难把握的艺术。苗人凤说,“支付宝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还是一家金融公司?很明确是互联网公司。我们不是fintech,我们是techfin。Tech是重塑fin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