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6月6日河姆渡举办的第五届
中国智能建筑节高峰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农业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以《新经济,新基建,智慧产业新机遇》为题,结合当下各种实际问题,对中国经济形势做了透彻解读。他指出,中国经济面临的最主要挑战,不是今天疫情的冲击,而是转型升级。
在这场转型升级中,企业家需要做什么?企业需要做什么?政府需要做什么?我们可以从向松祚先生的演讲中找到答案。
<以下文字根据向松祚先生演讲内容整理而成>
各位朋友:
大家好!非常高兴、非常荣幸能够参加第五届(2020)中国智能建筑节,和大家分享关于中国经济的看法。
智能建筑中有一个词非常关键——智能,这也与我今天分享的内容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最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智能化的转型、数字化的转型。所以,我今天会围绕“智能”这个关键来展开对中国经济的看法。
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最主要挑战是转型升级,是实现高质量增长。如何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增长?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手段,也可以说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那就是智能化的转型,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数字化的转型。
那么,如何推进中国经济?每一个企业如何实现数字化?关于中国经济,我想用四句话和大家做个分享。
01、中国经济短期内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非常重大的困难,但随着政策组合拳不断推出,下半年中国经济有望迎来比较强劲的复苏
2020年初,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国经济面临短期困难,这个大家都很清楚。最近,我到珠三角、四川,包括疫情的重灾区湖北,拜访了一些企业。疫情之后,我们的经济恢复情况如何呢?和大家简要分享一下我的观察。
首先看投资。中国的投资主要是大企业、大项目,特别是国有企业承担了投资的主体。目前投资领域的复工程度大体已经恢复到90%以上。特别是有些大的基建项目,恢复程度已经达到100%。另外,房地产投资的恢复程度也接近去年同期的80%。所以投资的整体恢复状况是不错的。
再看消费。根据我的观察,消费的平均恢复程度,刚刚达到去年同期水平的50%。可能有的地方达到了60%或70%,但是很多地方消费的恢复程度还不到40%。比如,旅游、餐饮、娱乐、体育,凡是人群聚集的行业,恢复程度仍然比较低。虽然疫情防控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但我们仍处于常态化的疫情防控阶段,所以凡是聚集性行业,特别是体育、娱乐活动基本还处于停滞状态。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再来看看我们的运输。我最近到几家铁路公司、航空公司做了些访谈和调查。目前铁路客运服务的恢复程度,有些地方还不到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货运情况比较好,可能到了去年同期的80%。航空公司也是一样,客运恢复程度大约是去年同期的30%到40%,货运情况好一点,可能达到去年同期的70%到80%。但是航空公司的主要收入来自客运,所以1到4月份,所有的航空公司都是巨额亏损的,不仅仅是中国的航空公司,全世界航空公司都是如此。有一家航空公司的老总告诉我,“我现在每天亏损1200万”,注意是每一天!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今天消费的恢复,仍然是我们面临的最重大挑战。尤其是大量的个体工商户、中小微企业,都在消费领域。
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以及答记者会上指出,中国现在有超过1.2亿市场主体。什么叫市场主体,我们在街上看到的小店、小区楼下的小卖铺都是一个个经营主体。它维持了一个家庭,乃至几个家庭的生计。
广大的中小微企业如何生存发展?广大的个体工商户如何生存发展?大量的民营企业如何生存发展?这是我们今天经济恢复和增长面临的最突出挑战。而这次2020全国两会中,总理报告和答记者会说的就是如何帮助中小微企业,帮助这高达1.2亿的市场主体。让他们能够生存、能够发展、能够增长。消费的复苏和增长,是中国经济能够跨出疫情冲击、实现强劲增长的最有力保证。所以这次两会的报告和李克强总理发出的信息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如何让我们的中小微企业,特别是个体工商户等这些市场主体能够生存、发展。
再看出口。我讲得是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出口现在面临的挑战和消费一样,非常严峻。我到珠三角去拜访了一些出口企业,现在出口企业面临两大问题:一大问题是没有订单。由于疫情的冲击,全球的经济活动基本陷入停摆状态。美欧是中国最主要的两大出口市场,订单基本停顿。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虽然有少量订单,但是商品发不出去。因为疫情冲击,全球航运大幅度萎缩,且目前已有的航运主要用于运输疫情防护物资,如口罩、呼吸机、相关药品等。其他的工业品,尽管有需求,也要往后排。有一个企业的CEO告诉我,我现在不是没有订单,我有订单,但是我找不到集装箱,没有人给我做运输。
所以我的第一个结论,就是中国经济面临短期的困难。我们的投资、消费、出口都遇到非常重大的挑战。特别是消费和出口,截至5月底,恢复程度也只有去年同期水平的50%。所以我们一季度的GDP增速是-6.8%。到二季度,我们整个上半年的GDP增速可能还是一个负值。
但是后面还有一句话,下半年中国经济有望迎来比较强劲的复苏。因为各项政策在开始发挥重大的作用,这次总理的报告也宣布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在此之前,我们国家已经宣布了一系列财政刺激政策,概况起来是五个字,即减、缓、免、补、帮。财政的税收包括五险一金,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能减就减、能缓就缓、能免就免,政府能帮就帮、能补就补。我到几个企业去看,有一些企业在全国获得的补贴已经达到几亿元,有的超过几千万,这些都是民营企业。这一次两会总理的报告里又宣布了几项非常重要的财政政策,在此跟大家分享几个数据:
一是我们今年的财政赤字,在去年同期基础之上再增加一万亿。我们今年财政赤字和GDP的比例提升到了3.6%。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最有效的短期政策就是财政政策,所以财政赤字的增加是非常必要的。
二是政府专项债,总理的报告宣布,今年地方政府的专项债将达到3.5万亿。这3.5万亿,除了一些民生开支,绝大部分要用于新基建,用于地方政府基础设施的建设,稍后我会谈到新基建到底是什么内容。根据我们的测算,地方政府的专项债至少有2.9万亿会用于基建。
三是有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主要用于解决民生问题。对于遭受疫情冲击的困难企业、特别困难的人群要直接发钱,要帮助他们度过这个难关。李克强总理讲得很清楚,这1万亿主要是为了解决困难家庭、困难群众的基本民生保障,政府不能有任何截留,要直接发放到基层。
从这几个数据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财政政策力度是非常大的。此外,还有货币信贷政策。1-4月份,我们的货币信贷政策也是非常宽松和积极的。和大家分享两个数据,1-4月份,社会融资总量已经达到14.4万亿,人民币贷款达到了8.8万亿。这就说明,为了抗击疫情的冲击,为了促进经济的复苏,我们未来的货币和信贷政策将会继续维持积极宽松态势。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如何让货币信贷的活水,流到中小微企业广阔的土壤中去。
02、判断中国经济是否能够实现快速复苏与强劲增长,要看一个地区的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是不是充满活力
实现经济的快速复苏与未来强劲增长,主要靠什么?经济的活力主要来自哪里?这是我们分析和研究中国经济一定要回答的根本性问题。过去40年,中国的经济创造了奇迹,这个奇迹最大的特征是什么?是什么让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什么让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对中国、对中国企业开始有所畏惧;让美国开始对华为,对中国一些高科技公司实施制裁?其中,最重要的一股力量就是民营企业。
所以,要判断一个地方的经济是否有活力,当地的老百姓是否富裕,当地经济是否有强劲增长潜力,要看当地的民营企业是否充满活力。当然国有企业也十分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当地的民营企业是否充满活力。
这不是经济学者脑中的理论,而是活生生的现实。过去的40年,哪些地方经济发展最好?哪些地方的老百姓最富裕?中国2-3亿中产阶级以上人群分布在哪里?过去40年,中国经济最活跃、增长最快的地方,创造财富最多、老百姓最富裕的地方,长出了最伟大企业的地方,主要有两个——珠三角和长三角,珠三角以深圳为代表,长三角以浙江为代表。
为什么深圳能长出华为、腾讯、大疆等许多优秀的民营企业,为什么浙江能长出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优秀的企业?为什么其他地方长不出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珠三角、长三角在过去这些年,无论是政府的政策,还是政府的思维,乃至整个社会环境,都比较适合民营企业的成长、壮大,比较有利于年轻人创业、发展。
20年以前,没有人会知道20年后会出现华为或腾讯;也没有人知道,华为会成为世界上5G的领先者,成为美国举全国之力制裁的对象。所以面对疫情的挑战,要实现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增长,这个经验值得我们铭记在心:只要政府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经营环境和商业氛围,有完善的法治,能够充分保障民营企业和每一位企业家的人身安全和财产权利,能够为企业家精神的弘扬创造宽松的社会氛围。未来就一定会出现新的任正非、马云、马化腾,新的阿里、腾讯、华为……今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伙子,20年后,可能会成为世界级企业家。
政府的责任就是要为无限多企业家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肥沃的土壤,提供宽松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安心、放心、舒心,让他们的雄心壮志,能够在这片土壤里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我最近看到一个报告,据不完全统计,美国现在制裁的中国高科技领域公司已经达到了219家。这些公司里,绝大多数都是过去20、30年成长壮大起来的民营企业。这说明现在的民营企业已经不仅仅是中国经济总量的主要贡献者、就业岗位的主要贡献者,更重要的是,中国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科技创新的中国代表。刘鹤副总理曾多次表示,“中国的民营企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是56789”,这56789代表的是:民营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就业、90%以上的新增企业。
如果详细分析,民营企业的贡献可能比这还要大,特别在珠三角和长三角。所以对于各地政府而言,如果希望地方的经济有活力、能够持续增长,只需要看一条,即把所有的政策拿出来梳理一番,看看是不是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发展。
03、转型升级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最重大挑战
我前面讲了中国经济有短期困难,这次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宣布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就是为了应对中国经济的短期困难,让市场主体能够生存、能够发展。但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最主要挑战,不是今天疫情的冲击,而是长期发展的路径、长期发展的模式、长期增长的方式,即转型升级。从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一直在谈这个问题。党的十九大明确把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路径定义为5个字——高质量增长。如何实现高质量增长?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中国经济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这对每个企业都非常重要。
大家可以回顾分析一下,凡是成功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行业和企业,都能够维持良好的增长,不仅没有受到疫情冲击,而且在疫情之下,还能逆势增长。比如腾讯、阿里、华为,这样的巨无霸高科技企业在传统的管理学经济学看来,已经这么庞大了,还要怎么增长?但是通过腾讯、阿里、华为的财报可以看到,在今年疫情冲击之下,他们仍然能够维持两位数的增长,收入和利润增长达到30%以上。
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这些企业已经是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的代表,他们已经完成了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这对整个中国经济是一个重大的启示,也是为什么从中央到国务院都非常重视数字经济。有机构发布报告提到,目前数字经济在中国经济中占比已经达到35%以上。率先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企业和行业,就能够成功实现高速、持续、稳定的增长。
那么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未来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呢?未来的智能经济时代,有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和想到的,但是更长远的未来是我们无法预知的。未来,是企业家创造出来的。比如今天早晨的消息,特斯拉创始人伊隆·马斯克首次实现了载人商业火箭的发射。人类的未来就是这些企业家创造出来的。
我们把今天能够看到的智能化转型概括为“三超”:第一个叫超级链接。万物互联(everythingconnecttogether),所有东西都连在一起,叫超级链接。超级链接会产生无限量的数据,所以第二超叫做超级存储。只有把数据存储起来,才能够进行处理、运用,才能够从数据中发现规律,才能够利用这些数据开发出新的产品、发现新的商业模式、提供新的服务。第三个超叫超级计算或超级算法。
未来的竞争,主要是超级链接、超级存储、超级算法这“三超”的竞争。所以,未来人类经济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已经不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基础设施。铁路、高铁、地铁、公路、高速公路、桥梁等等这些基础设施固然非常重要,并且还要继续进行。但是,未来人类经济更重要的基础设施将是这“三超”。
为什么美国现在举全国之力要制裁华为?因为华为的5G技术是未来超级链接最核心的技术,中国的企业首次在整个人类未来经济最重要的基础设施里面,占据了领袖地位,且领先其它国家好几年,这也说明了像华为这样的中国企业确实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超级链接将是未来新基建的一大核心投资领域。相关报告指出,未来5年,中国至少需要650万个5G的基站。一个基站的造价,从十万到几十万不等。仅650万个基站,就是数千亿上万亿的投资。5G基站全部落地以后,在此基础上将长出多少新企业、新产品、新服务,将孵化出多少新的商业模式!任正非先生曾说,华为在做的工作是创造肥沃且无限广阔的黑土地。在黑土地之上,将会长出无数茁壮的新庄家。至于究竟是什么样的品种,那就要靠企业家的想象力了,这也是新基建的核心内容。
再来看超级存储,全国很多地方在建各种各样的数据中心。这些数据中心不一定要放在发达地区,放在喜马拉雅也可以。有科学家说把数据中心放到喜马拉雅这样的西藏高寒地区更好,因为温度低更便于存储。
还有超级算法,在新基建中更加重要。按照现在科学家的说法,我们每个人的思维,每时每刻其实都是在应用算法,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里,形成了我们独特的算法。我曾经问一位脑科学专家,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人脑,在脑科学家看来是不是都是算法?他说没错,Loveisalsoalgorithm(爱也是一种算法)。比如我对一个女孩一见钟情,这其实也是个算法,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虽然你觉得这完全是瞬间发生的,但其实也是一个算法。
大家承不承认这一点不重要,重要的是未来我们有了超级链接、超级存储之后,再加上这种超级算法,人类的生活面貌会出现史无前例的革命性变化。比如智能制造,在今天很多场合已经实现,像特斯拉的汽车、华为的手机生产线,已经完全是智能制造。未来除了智能制造以外,还有智慧医疗,动手术不需要到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医生指导就可以。还有智慧城市、智慧家居、智慧社区……整个人类的智慧生活都是建立在这“三超”的基础之上。
这就是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第三句话,未来转型升级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最主要挑战,也是最大的机遇,这个机遇的核心就是“三超”。“三超”是新基建的核心内容,在“三超”的基础之上,可以孵化出无限的新产品、新服务、新商业模式。智能建筑行业也是如此,智能建筑、智能家居也会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不断成长壮大。
04、在转型升级中,每一个企业家要下决心掌握这个领域的核心技术,也叫做根技术。
前面提到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和机遇是转型升级,那么在转型升级中,企业家需要做什么?这是我的最后一个观点,跟大家简要分享一下:我们每一个企业家要下决心掌握这个领域的核心技术,也叫做根技术。
什么叫根技术?这也是美国举全国之力制裁打压华为引发得深层思考。过去这些年,美国制裁的国家多达40多个。美国为什么能够这么做?因为美国虽然霸道,但是它有非常厉害的地方,就是它的科研能力,它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大家可以去看看特斯拉创始人伊隆·马斯克的回忆录。伊隆·马斯克出生于南美,他当年一定要到美国去读书,他说“我发现全世界几乎所有的新科技都是在美国产生的。所以我一定要去美国读书,去别的地方不行。”他这不经意的一句话,说出了一个非常深刻的事实:如今人类文明几乎所有的根技术都在美国,芯片、软件、操作系统、生命科学……除去小部分在英国、以色列,其他几乎全部在美国。
如果未来我们想和美国竞争,现在就要奋起直追,除了反制以外,还要思考如何才能掌握根技术?这就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研发。
今天我们中国智能建筑领域的企业家也面临同样的任务,如何才能把我们的资金、精力、时间更多地投入研发,能够在新材料方面,站到世界前列。据我了解,目前世界上新材料方面比较领先的国家是日本、德国,不一定完全对。
除了掌握根技术以外,我们还要努力成为隐形冠军。世界上有三个国家在经济危机等各种危机面前基本可以屹立不倒,对国民生活和企业没有太大的影响。这三个国家就是德国、瑞士和日本。为什么?因为这三个国家一直矢志不渝地致力于原创的技术创新,致力于高精尖制造,他们是隐形冠军。
什么叫隐形冠军?就是这个行业里面必不可少的NO.1,就只有它能做,别人都做不了。在任何时候,不管危机还是繁荣,都是必需的。曾有个非常权威的报告指出,全世界产业领域里有3750家隐形冠军,德国这一个国家就占了1470家,差不多有一半。
所以我们今天谈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核心是每一个企业、每一个行业,如何转换思维方式,把我们的资金、时间、精力有效调整,不要盲目扩大、追求大而全,也不要盲目去上市。德国的隐形冠军基本没有上市的,它们不搞融资,也不追求规模扩大。它们矢志不渝地沿着一个航向走下去,走到别人连它们的影子都看不见。当我们用到这个产品的时候,就一定会想到它们、需要它们。
这也是未来中国必须要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掌握未来人类经济的根技术、核心技术、原创技术;二是如何精益求精,成为每一个行业的隐形冠军。
我也衷心希望参加本届中国智能建筑节的各位企业家朋友,能够沉下心来、静下心来,能够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经过十年、二十年的努力,我们不仅能够掌握这个领域的核心技术,还能够成为这些领域的隐形冠军。这是我对参加中国智能建筑节的各位企业家朋友最衷心的期待,谢谢各位!
扫码观看演讲完整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