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城市化的推进对城市的人口、交通、通信、健康、教育、污染及废弃物等方面带来了诸多挑战。为了缓解这些挑战带来的压力,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全球相继启动智慧城市计划。
智慧城市的出现在某些程度上减轻了城市压力,并为各城市带来了实际效益及潜在福利,其中包括失业率的降低、 GDP增长率的提升、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环境污染的减少。这一系列的改变使得城市管理者能够在进行科学决策、精细管理的同时有效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德勤近日发布的《超级智能城市》管理咨询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达1000多个。从在建设数量来看,中国以500个试点城市居于首位,并已形成了数个大型智慧城市群。
中国在“十三五”规划中进一步提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新要求和新目标,力求打造开放、共建、共享,服务均等化以及城市特色化的智能城市。德勤认为,传统的智慧城市要朝着“超级智能城市”的方向发展,必须要具备实时化、普遍化、开放化、智能化、自主化以及融合化等六大关键要素, 还要涵盖智能经济、智能出行、
智能环境、智能安全、智能生活以及智能教育这六大领域, 使得城市更加融合与一体化, 进行更高效的相互协作, 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
得益于更多政策和投资支持,中国非常热衷于建设智慧城市。目前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已经被列为国家试点项目。
全球VS中国投资情况对比
报告称,中国城市应该在发展智慧城市地区以及技术和基础设施方面改善其战略、设计、运营和维护,以确保居民的需求得到有效和及时的满足。
中国计划在2016年-2020年期间培育100个新的智慧城市,以领导国家的
城市规划和发展。
在报告中,德勤指出,虽然欧美在全球城市化进程中拥有先发优势,中国等亚洲国家也在急起直追——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城市化增长率最高的国家。
随着城镇化以及人口不断增加,全球各地城市管理者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
但策略的改善,尤其是先进技术的渗透,已经带来了许多突破口。亚洲国家在智慧城市建设上有更大发挥的余地。
智慧城市对医疗、交通、物流、金融、通信、教育、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发展也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给城市带来实际的效益。
智慧城市的加速建设,还将极大地带动包括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下一代互联网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中国成为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最为火热的国家
中国智慧城市重点分布及规模预测
当前智慧城市现状
智慧城市升级:未来是超级智慧之城
德勤指出:在未来,传统的“智慧城市”将朝着“超级智能城市”(Super Smart City)的方向发展。
德勤对中国的城市的智慧化程度进行了排名,主要有四个依据:
① 是否有长远的战略规划
② 是否有足够的技术基础建设支撑
③ 覆盖的智能领域是否够广够深
④ 城市是否拥有源源不绝的持久创新能力
以下是中国智能城市总排名及在四大核心领域领先的超级智能城市:
上图显示中国超级智能城市分为第一梯队(13个城市)、第二个梯队(6个城市)、第三梯队(6个城市)。其中,第一梯队中位居首位的是深圳,其后依次是上海、北京、天津、苏州。
而这些城市都有自己的核心领域,其中广州凭借的是智能战略,深圳技术能力突出,在领域渗透和创新方面也首屈一指。
但目前来看,“重技术而轻战略”也成为了多数城市发展的短板,需要各部门加强协调力度,实现长期规划。
打造智能城市的“九维框架”
德勤表示,城市管理者要突破且升级为超级智慧城市,需要从战略、数据、科技、能力、开放、创新、生态、方案、安全这九个维度来开展布局和行动。
打造超级智能城市的“行动四部曲”
除具体行动之外,德勤指出城市管理者还需要经常反思:
① 城市是否缺乏具体的、自上而下的、有效的总体战略规划
② 城市是否重复性高,“复制感”强
③ 未来智慧城市应当多种模式并存,包括政府独资、政府投资企业运营、政企合资、企业独资、PPP模式
④ 平台数据是否孤立
⑤ 数据安全防御:从被动转变为主动,实现持续监管
⑥ 政府、实施企业以及公众三方合作是否紧密
⑦ 是否实现持续不断的创新标准
德勤研究认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并非一定要进行全方位的覆盖,各地政府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与自身实际需求相结合,发展地方特色,从而使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发挥其效用, 创建更高质量的幸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