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线上线下,1000万多用户保持队型,还在焦急等待ofo退还押金。ofo“挤兑”风波正在演变成一场年底的大众“狂欢节”。
ofo排队狂欢节
有热心网友替ofo操心,估算持续增长的排队大军,按照平均每个用户退换199元计算,ofo总共需要退换至少20亿!更有擅长网络营销的朋友为ofo支招,并提供了一份颇为可行的“ofo排队系统运营方案”。
正当大家对这份运营方案一笑了之的时候,剧情向着更加荒诞的方向继续发展。上个月15日厦门网讯消息,“代退ofo押金”骗局现身网络,有市民中招被骗600元!
更有脑洞清奇的网友,假装外国人写邮件向ofo投诉。结果不但迅速要回了押金,而且还收到了ofo官方的致歉信!
当然来自官方的吐槽是最致命的!12月4日,北京海淀法院对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ofo运营主体)作出了“限制消费令”。 该限制消费令规定,ofo公司和戴威不得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不能在星级宾馆等场合消费,不能买房买车旅游等。
ofo为烧钱买单
ofo创始人戴威本周三发布了ofo全体员工的内部信,明确表示“不逃避,勇敢活下去,为我们欠着的每一分钱负责,为每一个支持过我们的用户负责” 。戴威一再向用户表示:租金是ofo主要收入来源,押金一直没动。但一切都为时已晚,网友对这份诚意不足的情怀丝毫不再买账。网上骂声一片,至少说明了一个事实——ofo这场危机并不是突如其来的意外。
早在今年6月ofo宣布在全国20个城市取消信用免押金服务。免押城市仅限上海、杭州、广州、深圳和厦门5个。这一服务调整与此前戴威声称将在更多城市推出免押金计划的承诺完全背道而驰。如果要在5个免押城市之外使用ofo,APP会弹出一个页面,要求购买95元的“优惠包”,或者支付199元押金才可使用车辆。当时就有ofo投资机构内部人士评价,“ofo现在恢复20个城市的押金,相当于向市场变相承认共享单车企业此前挪用押金,我们不太理解ofo作出这一决定的原因”。
据多家媒体报道,2018年以来至少9家公司因物流运输、房屋租赁、广告费用和拖欠货款等合同纠纷将ofo告上法庭。其中最大一笔欠款是拖欠凤凰自行车货款6815.11万。除了拖欠广告费用与采购车辆费用,据媒体报道称,ofo还拖欠物流渠道达数亿元之多的欠款。
照理说,身为90后的戴威应该更了解ofo的年轻用户群体,不太可能让公司形象在用户心目中跌落谷底。就在今年3月ofo宣布已完成E2-1轮融资8.66亿美元。也许就是ofo一路顺风顺水的聪明与运气,让他们赚钱的能力远远跟不上他们烧钱的热情。
2016年10月,ofo已经覆盖全国200所学校,在20多个城市有团队,订单超过2000万,日均使用次数超过了50万。2017年1月,ofo宣布已覆盖全国33个城市,基本完成了一二线城市布局。
ofo还率先发布海外战略,在美国旧金山、英国伦敦试运营…
烧钱换用户,人财皆两空
支撑ofo这种快速扩张的节奏只有最后一招:尽可能降低单车成本。ofo主打轻便型单车,成本只有两三百块。ofo反复烧钱与融资,并没有在核心产品的技术与服务上下足功夫。一年前ofo投资人朱啸虎与腾讯CEO马化腾在朋友圈的那场争论又被网友挖了出来。当年马董就一针见血地指出ofo的智能锁不够智能,用户体验并不够好。当时两人还有约定,一年之后见分晓。ofo被这波实力打脸伤得不轻。
不久前一位共享单车投资人向媒体表示:“业务运营不是为了盈利,是为了融资,为了拖死对方,这不是真的商业模式。”这种“烧钱换用户”的反面教材,其实已经在过去多年间反复上演,ofo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互联网创业寒潮的启示
伴随互联网发展的二十年,中国各行各业都看到了“互联网+?”的产业升级大好机会。任何行业的转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从滴滴美团补贴大战到
乐视跨行业扩张,从锤子
手机的情怀营销到ofo千万用户挤兑押金。进入2018年以来,以烧钱补贴换取扩张的模式似乎已经行不通。很多创业公司开始裁员,一些坚持不下去的小公司只能无奈倒闭。
互联网创业需要的是真正意义的创新!
互联网过去二十年是2C的上半场,淘宝、京东、腾讯将人们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全部搬到网上,重新定义“消费”。而互联网的未来轮到了2B的下半场,将各类产业也搬上互联网,重新定义“生产”。
在“互联网+”概念指导下,近年涌现了不少新型经营模式,例如“互联网+
智能建筑”。传统建筑行业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优势,线上线下结合,深耕产品技术与服务,为系统集成商和工程商提供“产品采购+综合服务”的一站式
解决方案。未来互联网创业的机会或许就存在这样一些具备产业积淀,又敢于颠覆传统的企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