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拥堵作为“城市病”之一,不但从一二线城市往三四线城市蔓延,而且“病情”也变得日益严重,由此给社会带来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越来越大。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各地政府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限号、限行、限购等等。然而,当这些手段所产生的效果被日益增加的机动车数量日渐抵消,很多人开始思考解决问题新的办法和途径。最近各地区都在采用“智能信号灯”根据路况自动调节时间,大大缓解了交通拥堵状况。
在交通高峰期,信号灯路口极易发生拥堵甚至堵死的情况,单个路口的拥堵如果不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很可能升级为整个区域的交通瘫痪。然而,在传统条件下,信号灯路口的交通监测主要依靠人工,相对被动和延后,等交通部门发现的时候,或许车已经堵起来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智能信号灯”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信号灯配时智能化控制,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通行效率,无疑为道路拥堵问题开出了良方。
“智能信号灯”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包括交通信息采集、路况监测、数据研判、信号控制等环节,这对于设备的稳定性要求很高。哪一个环节出问题,“智能信号灯”的效果都会打折扣。因此,怎样加强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如何实时、准确、高效控制红绿灯配时?如何实现系统开发、建设应用等各环节的标准体系建设?这些同样是让交通管理变得更加高效,市民出行变得更加通畅必须面对的课题。
以智能交通信号灯调控功能为例,对于每一个道路交叉口,在经过充分的交通调查与分析后,都会在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中为该交叉口“量身设计”一套最优的信号灯配时方案,以控制路口的交通信号灯自动运行,这相当于有无数个交通警察24小时在路面指挥交通。但当路面发生突发状况时,交警部门则会采取人工干预的方式确保道路的正常通行。
交通“潮汐现象”最常见的解决方式是“缓进快出”,这就需要用到智能交通信号灯调控功能。交通部可以通过智能交通信号灯的调控,控制进城方向的车辆缓速进入,同时尽快引导出城方向的车辆出城,以腾空更多内部道路资源给进城方向车辆使用,在道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以时间换空间”。
由此可见,人工智能的引入一定能在不远的未来更精准地预测城市交通的未来需求,将准确地感知每个出行个体的实时出行需求,通过大数据的汇总帮助交警及时指挥交通,也让交警将拥堵“消灭”在摇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