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排行榜
热门活动
“红衣教主”周鸿祎提出,360永远都是一家安全公司,同时IoT(物联网)会是360接下来的另一块重要业务。
从此360开启了从安全切入IoT领域的探索,先后推出了安全路由器、360行车记录仪、360智能摄像机、360儿童手表等产品,来谋求万物互联时代新一轮的机遇。
主打安全与AI,360 IoT产品能否实现突围?
双十一前夕,360围绕IoT领域再推出系列新品智能硬件,包括360智能门铃、360安全路由V4、360扫地机器人、360智能门锁M1、行车记录仪、儿童手表等,继续深耕IoT赛道。
现场360首席科学家、AI研究院院长颜水成介绍道,360今年5月份推出安全大脑,并围绕核心能力打造出三个AI引擎:运动引擎、视觉引擎、交互引擎,将安全技术与AI引擎落地各个产品线,从而实现AI研究院与业务线的结合,赋能产品端。
一、安全成IoT万亿市场拦路虎
2017年以来,我国乃至全球物联网产业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达到84亿,比2016年的64亿增长31%,预计2020年物联网设备数量将达到204亿。
与此同时,IDC预计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增至1.7万亿美元,成为下一个万亿美元级市场。
2017年也是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的一年。据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约为7500亿元,而2017年市场规模则突破1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2018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到2022年将接近7万亿元。
在万亿级市场之下,智能家居市场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近年来,智能门锁、智能安防、智能门铃、扫地机器人、智能开关等均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以智能门锁为例,据《2017中国智能锁应用与发展白皮书》介绍,2016年中国市场智能门锁销量为350万套,2017年销量将突破700万套,到2020年将突破3200万套。智能门锁在中国市场以平均每年超50%的增长率在飞速发展,也因此涌入了鹿客、果加、360、优点智能、萤石等众多品牌,引得“百家争鸣”。
主打安全与AI,360 IoT产品能否实现突围?
然而在消费级IoT设备蓬勃发展过程,安全问题已经频频爆出,使新兴的行业又面临波折。随着IoT设备接入网络,走向云端,终端安全、平台安全、数据安全、隐私安全等问题已摆在眼前。IoT时代我们面临的安全问题也将是涉及各个环节的安全,设备的永远在线也意味着随着可能受到“黑客”的攻击。
一份《2017物联网安全年报》中显示,目前具有安全风险的物联网设备中,路由器和视频监控设备暴露在互联网上的数量最多。比如,国内暴露在互联网上的路由器就超过1000万台,这些设备一旦存在漏洞,就有被攻击的风险。此时,IoT设备的安全问题就成了重中之重。
IoT时代也给360一次全新的机遇。作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安全服务和产品供应商,360在安全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据其2018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目前360已累计申请专利11000多件,其中发明申请总量超1万件。
2018年,360针对目前网络安全的新态势,又推出分布式的智能安全系统“安全大脑”。据了解,360“安全大脑”中累计申请专利已达4000多件,涉及智能感知、大数据存储、知识系统、智能分析、人机交互决策系统等各个领域,以此来保证IoT产品能够安全的在云端存储、计算,并保证用户的安全。
正是将自身在安全领域的优势,和市场广阔的智能家居产品相结合,才有了360在IoT这个亿万市场中的探索。
二、主打安全发力IoT产品
在双十一前夕,360推出了系列智能家居产品,包括360智能门铃、360扫地机器人以及360智能门锁等,主打安全与AI。
据市场咨询公司Strategy Analytics预测,2023年智能家居监控摄像机市场规模将达到97亿美元。其中可视门铃将是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其规模将达14亿美元,而目前这一市场规模只有5亿美元,可见智能门铃还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
主打安全与AI,360 IoT产品能否实现突围?
做为一款带有摄像头的智能门铃,360智能门铃主打安全与守护。它在硬件上采用162度广角摄像头,可实现200万超清视频记录,用户可进行全天候监控,也可以通过手机APP远程交互。360同时在门铃中加入多重自我保护,具备防拆、防盗、防破坏功能。
相较于市面上的同类产品,它采用360 AI研究院自研的人脸识别技术。通过对不同人脸的标记,当你的家人、亲戚朋友来访时,它就能够智能识别并告诉你门外的人是谁。特别是针对快递场景,360结合人脸识别与人工标注,同一个小区内的居民可以共享快递小哥信息,让送快递更便捷安全。它的另一个优势是低功耗,内置可充电锂电池,正常情况下充电一次可使用半年。
主打安全与AI,360 IoT产品能否实现突围?
360智能门锁与安全更是强相关。针对前一段特斯拉小黑盒开锁风波,其工作人员介绍道,360智能门锁除了防特斯拉小黑盒外,还加入防黑客入侵、防克隆指纹ID、防伪密码指令,多重防盗加持让门锁更安全。
在硬件上,该门锁搭载“活体真皮层指纹芯片”,在保证极速解锁的同时,也有效防止克隆指纹盗开。同时360智能门锁采用C级锁芯,有效防爆防锯防冲击;采用2.5D钻化玻璃面板,不留指痕,更加安全。
主打安全与AI,360 IoT产品能否实现突围?
另一款360扫地机器人则是360核心AI能力的体现。它采用激光雷达扫描构建家庭的清扫地图,并引入360 AI研究院自研的SLAM(实时定位与地图构建)算法进行智能规划清扫路径。SLAM技术是扫地机器人的一项核心技术,相比市面上视觉方案(VSLAM)与ESLAM航迹推算的定位导航方式,激光雷达+SLAM+规划路径的扫地机器人方案在清扫效率上更优。
相对于行业而言,其优势是在智能规划清扫路径的基础上,实现自动划分房间区域,主动识别清扫禁区。当扫地机器人在某处被地上的杂物干扰,他就会主动标记该地点,并提示用户设置禁区。当然,用户可以在清扫前先通过手机设定清扫禁区,或者指定清扫位置,实现划区域清扫,并可以通过手机APP实现多地图管理,这无疑需要在算法层有更深的积淀。
这款扫地机器人搭载18个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并通过多传感器协作,同时保护扫地机器人与家居不受破坏。它具备清扫进度记忆,当没有电时,会自动完成充电,继续之前的清扫进度。
在清扫能力上,它具备2000Pa的超强吸力,同时通过流线型消音风道设计,实现大吸力小噪音的清扫模式;还能够识别地毯,自动增压,加大清扫力度。其独特的浮动中扫设计,可以让扫地机器人更贴合地面清扫,深度清洁。
三、同场竞技 能否依托安全与AI构建行业竞争力?
仔细观察360推出的系列智能家居产品可以发现,360的IoT思路是清晰的,路由器是家庭网关的入口,而智能门铃、门锁、摄像头等是家庭安防的入口,360以自身安全基因与技术积累为切入点布局安防类智能家居产品。
在IoT领域,360的智能产品主打的是安全与性价比,尤其是在价格定位和面向人群上,可谓同小米展开了正面竞争。
颇为有趣的是,360与小米在IoT领域的竞争由来已久。在IoT领域,360陆续推出了路由器、小水滴摄像头、扫地机器人、行车记录仪、儿童手表、儿童机器人、智能门锁等产品,而这些产品大多数也是小米及其生态链重点布局的领域,并且二者都主打高性价比的概念。不同之处在于,360更聚焦在安全与安防类智能家居产品,而小米则聚焦在以手机为连接的IoT产品以及智能小家电。
对比小米和360的扫地机器人可以发现,360新一代的扫地机器人在AI与性价比方面表现出一定优势。比如在技术上二者都使用激光雷达和SLAM技术构建智能规划清扫路径,360扫地机器人在此基础上新增了自动划分房间区域以及划定区域清扫,这无疑在算法上又向前迈出了一步。
并且在价格上,米家扫地机器人售价1699元,在市场中已经算是高性价比。但这一代的360扫地机器人更是直接打出了1399元的售价(双十一价格为1199元),在性价比上与小米竞争的意味尤为明显。
就在10月25日晚间,小米公司生态链产品总监李明在其个人微博上透露,小米自主研发的首款智能门锁经过1年多研发,即将上线,并曝光了产品谍照。
在李明爆料的几个小时前,“小米有品将上线首款千元智能门锁”的消息就不胫而走。这款门锁是由鹿客打造的互联网智能门锁品牌OJJ。可见主打高性价比的小米也极有可能将智能门锁的价格锁定在千元上下。
主打安全与AI,360 IoT产品能否实现突围?
而本次360智能门锁直接将行业价格打穿,售价定到699元(另:安装费为300元),两家在瞄准智能门锁这一赛道的同时,都打出安全性、ID设计、智能连接等卖点,并通过高性价比进一步拉低了行业价格。
通过与小米的对比可以看出,360智能家居产品在安全性、AI以及高性价比上都有不俗的表现,但是其薄弱之处在于渠道。小米智能家居产品在销量上的优势,除了高性价比外,还得益于小米线上、线下强有力的销售渠道。
360智能家居产品想要实现进一步突围,还需加强在线上、线下渠道的布局,甚至B端渠道的布局,从而形成自己差异化的销售渠道,才不至于在竞争中处于下风。
在IoT领域,产品、安全性、渠道、AI能力、性价比等都成为行业竞争的关键要素,360能否依托自身在安全与AI上的优势,构建自身产品在行业的竞争力,最终还需要市场的考验。
结语:360 IoT战略再落一步
物联网时代,万物互联正在催生新的万亿级市场,但同时一旦爆发安全危机则意味着更大的损失。将安全的优势从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延伸至物联网,是IoT时代给360的一次机遇。
在安全与IoT的交汇点上,360推出系列IoT新品,并依托安全与AI、性价比等构建自身的优势,无疑在IoT战略上又迈出了一步。
但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加入这一赛道,包括手机厂商、PC厂商、传统的家居企业等等,行业的竞争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