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这种智能垃圾厢房有点牛:刷卡自动开箱,还能大数据分析
刷卡、按钮便可自动开箱投放,自带称重系统,并根据垃圾重量给予积分,后台还能进行大数据分析,知道哪户居民做得好,哪户居民参与不积极……这样的智能投放垃圾厢房将在上海虹口全区得到推广。
9月16日,迎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倒计时50天。澎湃新闻记者从当天举办的“让垃圾回‘家’,树文明风尚——虹口区迎进博plogging活动”上获悉,上述智能垃圾厢房已率先在虹口区的蒋家桥小区、飘鹰小区投放,试点效果良好。根据计划,到今年11月底,这种智能垃圾分类投放设备将进一步推广至该区的60余个住宅小区。
蒋家桥小区的智能垃圾厢房。本文图片均由上海虹口区供图
“明年,我们将在条件成熟的小区继续投放这种智能垃圾箱。”虹口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长段思伟告诉记者,对于不具备相应条件的小区,干湿垃圾的分类将通过绿色账户平台实现全覆盖,而对于可回收物,则将开发一款App实现上门收运。
智能垃圾厢房可自动进行大数据分析
今年3月份,位于虹口区的蒋家桥社区,一套自带称重系统并能进行大数据分析的智能投放设备出现在垃圾厢房。居民通过刷卡、按钮、自动开箱、投放,将不同的垃圾投放至不同的箱体,垃圾箱则根据居民投放的垃圾,自动进行称重,然后换算出积分反馈到智能垃圾分类居民卡上。累积到一定分值后,居民便在小区的兑换机上兑换礼品。
每天早上7点-9点和下午6点-8点,82岁的孙阿婆都会带好垃圾,来到小区新投放的智能垃圾厢房前,熟练地刷卡、按钮,垃圾箱便自动开箱。她先将剩菜剩饭倒进湿垃圾桶,再把垃圾袋放进干垃圾桶。在这里,倒湿垃圾时,需要把垃圾袋单独放进干垃圾桶中,而不是一扔了之。
“在这台智能垃圾厢房的后台,还有一套大数据分析系统。”段思伟告诉记者,居民刷卡投放垃圾后,后台数据系统就能清楚地知道有多少户居民参与,哪户居民在什么时间点投放了重量的垃圾。“这样,我们就能知道哪些家庭比较积极,哪些家庭是不积极甚至不参与的,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上门宣传工作。”他说。
智能垃圾厢房旁边设置了建筑垃圾堆放点。智能垃圾厢房的投放,取得了明显效果。在定点投放时段,志愿者全程值守,对居民的垃圾分类投放行为进行现场指导。仅一个月后,蒋家桥社区居民的参与率就已超过90%。今年8月26日,第二台智能垃圾厢房在位于广中路街道的飘鹰小区投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内,参与的居民已超过60%。
智能垃圾厢房试点遇两大问题
“从这两个小区的试点来看,效果是很不错的,但也遇到了两个问题。”段思伟坦言,第一,由于增设智能投放设备后,垃圾厢房变成了定时定点投放,每天只有4个小时,部分居民不适应,在非投放时段就会将垃圾扔在垃圾箱旁,小区环境受到影响。“因此,我们还留了一个小的投放口,可以24小时投放,逐步过渡。”
第二个问题,居民在投放湿垃圾时需要破袋,也就是湿垃圾和装湿垃圾的垃圾袋,需要分开投放,部分居民觉得不方便。为了让居民们养成这一习惯,便在垃圾厢房旁安装了自来水龙头和水池,方便居民在破袋之后洗手。“如果居民还是不愿意破袋,那我们就只能让志愿者帮助他们破袋投放。”
在段思伟看来,部分居民不愿意对湿垃圾破袋投放的问题,可能在全市都存在。“但是,如果都用可降解塑料袋,现在却面临着两大制约。”他告诉记者,对于可降解塑料袋,他们曾和专家一起研究过,有专家表示,可降解塑料袋到了末端处置时,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降解,没有那么快,这是个技术问题;另外,就是可降解塑料袋的成本比较高。
据段思伟透露,根据计划,今年,虹口区将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大力推广智能垃圾厢房。“今年实施‘两网融合’的小区,我们会全部投放智能垃圾箱,大概有60-70个小区,计划投放100台左右。”他表示,目前已有30多个智能垃圾厢房在建,到今年11月底,近70个小区都将投用这样的智能垃圾厢房。
此外,9月16日正值迎进博会倒计时50天和“世界清洁日”,在鲁迅公园等全区5个公园举行的“让垃圾回‘家’,树文明风尚——虹口区迎进博plogging活动”上,200余名路跑爱好者以plogging(跑步捡垃圾)的方式向市民倡导“垃圾不乱扔”和垃圾分类等文明理念。同时,各个会场举行了以“更整洁、更有序、更美观”为主题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为跑者和市民提供环保宣传册,播放垃圾分类减量宣传片,并现场讲解垃圾分类知识。
9月16日,“让垃圾回‘家’,树文明风尚”——虹口区迎进博plogging活动在鲁迅公园等全区5个公园举行。目前,虹口区已推进完成绿色账户居住区共计510个,实现全区可分类居住区的全覆盖,并建立和完善了以湿垃圾、餐厨垃圾、装修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等多种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运行机制。今年,还将继续以创建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达标街镇为引领,以“垃圾分类绿色账户整区域覆盖”、“两网融合”点、站、场建设和可回收物收运体系建立为主要抓手开展相关工作。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