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网站导航
资讯首页> 高端访谈 > 扎根建筑,筑造经典——访原建设部总工程师许溶烈

    扎根建筑,筑造经典——访原建设部总工程师许溶烈

    高端访谈2019年06月14日
    分享
      从中国第一座核潜艇工厂工程建设,到中国第一颗洲际导弹发射架工程项目,再到中国核爆效应试验,共和国历史上一系列重大国防军事工程,都有着他的身影。原建设部总工程师许溶烈,中国建筑工程领域的开创者之一,国家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在从业六十多年的风雨历程里,用全部的智慧与汗水创造出无数建筑工程奇迹,托举起中国建筑行业的千万广厦。如今88岁高龄的许老依然精神瞿烁,继续推动着中国智能建筑行业走向世界。在第四届(2019)中国智能建筑节上,我们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这位中国建筑行业的大师,感受一位平凡老人的精彩人生。

      立志扎根土木,远赴苏联留学
    扎根建筑,筑造经典——访原建设部总工程师许溶烈
      许溶烈出生于浙江绍兴,一座人杰地灵、英雄辈出的江浙小镇。195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中国南京工学院土木系。因为出类拔萃的业务能力与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很快他就被国家选派到苏联深造。1956年至1958年初,许溶烈在苏联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与地下构筑物科研所进修。在建国初期那段百废待兴的艰难岁月里,许溶烈和当时所有的青年一样,一心只想在异国他乡学到真本领,有朝一日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临危受命绝密工程 远离亲人隐姓埋名
    扎根建筑,筑造经典——访原建设部总工程师许溶烈
      回顾六十多年从业经历,许溶烈老人谈及自己参与设计、管理或负责施工的这些工程时,最令他满意的并不是那些获奖无数的建筑工程,而是一项没有获得任何奖项的绝密工程。

      1958年,许溶烈从苏联学成归来,先后从事建筑科研与工地施工工作。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当时已是单位业务骨干的许溶烈被国家选中,要去完成一项绝密任务。

      “当时一位司令员来对我说,有些问题需要我去解决,就这么简单。单位里只有少数人知道这件事,连我的家人也不知道,我也不知道要去搞什么?”

      37岁的许溶烈就这样踏上前往西北戈壁的火车。第一眼看到施工现场,才知道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洲际导弹即将发射,而发射井的水流却迟迟得不到控制。许溶烈的任务就是啃掉这块硬骨头,力保导弹顺利发射。

      “知道了要完成这样一个艰巨的任务,我担心自己的能力,最主要还是担心我们能不能及时地发射导弹!”

      许溶烈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土木专家。五十年代中苏关系已经破裂。原本支援中国工程建设的苏联专家早已回国。摆在许溶烈面前的最大困难就是,国内没有类似的工程经验可以仿照,也没有资料可以查找。最主要的是没有任何助手、同事可以共同研究。

      许溶烈一下火车,第一件事情就是做调查研究,通过推理、试算,搞清楚地下透水的原因。一连五个月,许溶烈白天在零下40度的工地上指挥施工,晚上就开始通宵“闭门造车”,攻克工程难题。

      “实际上那段时间,人醒着总是在工作,工作完了总是睡着了,因为实在太累了!包括司令员在内,同志们的期待是对我最大的激励或者督促”。

      终于,在许溶烈的主持下,发射井透水的问题得到完美解决,中国第一颗洲际弹道顺利发射成功。许溶烈虽然不能和别人分享这份喜悦,但内心非常激动。“中国第一颗洲际导弹,我出了力!” 那是他一生中最值得回忆的时刻。

      事业不断精进 筑造工程奇迹
    扎根建筑,筑造经典——访原建设部总工程师许溶烈
      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继中国第一颗洲际导弹发射架工程项目,许溶烈先后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座核潜艇工厂工程建设,参加核爆效应试验,黄浦江越江隧道,北京5线地铁等多项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和研究课题,为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曾被授予多项国家级荣誉,成为具有国际地位的建筑行业泰斗级人物。

      1972年,调任国家建工总局科技局副局长。

      1982年,任建设部科技局局长兼中国建筑技术发展中心党委书记兼主任。

      1986年至1994年,任建设部总工程师。

      1986年,当选为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0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1994年至1998年,任建设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1995年,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待遇。

      1997年,获美国普立顿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

      1998年12月起,任建设部科技委顾问。

      笔耕不辍 上下求索
    扎根建筑,筑造经典——访原建设部总工程师许溶烈
      从业六十多年以来,许溶烈不但积累了丰富的工程项目经验,同样也将自己的远见卓识与创新精神倾注在建筑科研与激励后辈上。

      许溶烈先生现为中国建设机械协会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顾问,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兼职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导师、教授,并曾受聘担任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会员,国家地震烈度评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矿产储量委员会委员和联合国工发组织亚太地区低造建材施工体系委员会国家协调员(曾任1983年至1984年主席)。目前还担任《施工技术》编委会主任、《工程质量》编委会主任。

      许溶烈先生至今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论文180余篇,已出版的著作有:《中国建筑技术政策》、《建筑施工与工程实用技术》、《中国试验住宅小区建设经验文集》、《中国土木工程指南》、《建筑师学术 职业 信息手册》、《中国桩与深基础工程的理论与实践》(英文),《THEORY AND PRACTICE OF PILING AND DEEP FOUNDATION IN CHINA》等,曾获1987年建设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全国优秀建筑科技图书一等奖,并获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突出贡献表彰。

      他极力提倡并设立的詹天佑土木工程科技发展基金,每两年都要奖励一批土木工程系基础研究方面的人才。他总是说,“其实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把基础打好”。

      嘱托后辈 展望未来
    扎根建筑,筑造经典——访原建设部总工程师许溶烈
      在刚刚结束的第四届(2019)中国智能建筑节上,许溶烈老人因其为共和国建筑行业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与创新精神,荣获本届智能建筑行业“特殊功勋奖”。而许老先生在活动现场与行业众多企业家朋友的交流中,向大家透露出他对未来智能建筑行业的思考。

      本届智能建筑节上举办的智能建筑行业企业家沙龙上,许老在致辞中与大家分享了他对未来智能建筑行业发展的三点思考:

      第一、人工智能的到来,是为了帮助人类放大认知能力,帮助我们提高效率,让人类更好地去思考人生在世的意义。我们可以不断开发智能,但智能不能替代我们的一切。

      第二、我们从事智能建筑行业的同仁,一定要能提供出优质的产品、优质的设计和优质的施工。我们要具备全面的运维与培训能力,实现智能化的效益,提供更好的服务。

      第三、从事智能建筑行业的工作者和建筑师、工程师之间要有更深入的沟通。期待明年的中国智能建筑节上,会有更多懂得智能建筑项目需求的建筑师、规划师济济一堂,大家共同进行技术交流,让智能建筑节成为更多专业人士的交流平台!

      风华正茂时已经是奠基人,古稀之年仍然是开拓者。作为智能建筑行业的拓荒者,许溶烈一路走来,抛洒汗水和激情,奉献青春和岁月,用平凡智慧和职业操守,用远见卓识和创新精神,推动并见证了整个行业萌芽与成长。正是这些老前辈老功勋的默默付出与奉献,才有了行业今日之蓬勃快速的发展。让我们致敬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