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网站导航
资讯首页> 高端访谈 > 《流浪地球》人工智能与人类为敌?说说AI那些事儿

    《流浪地球》人工智能与人类为敌?说说AI那些事儿

    高端访谈2019年02月14日
    分享

    《流浪地球》这部号称中国首部的科幻电影想必很多人已经看过,影片中飞船上搭载的人工智能莫斯为了保存人类文明而杀人的画面让小智很震惊。其实在很多科幻电影中,都出现过人工智能与人类为敌的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在未来真的会发生吗?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2017年著名已故物理学家霍金在演讲中表示:“在我的一生中,我见证了社会深刻的变化。其中最深刻的,同时也是对人类影响与日俱增的变化,是人工智能的崛起……强大的人工智能的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不得不说,是好是坏我们仍不确定。但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其未来发展对我们和我们的环境有利。”

      霍金还表示,人工智能也有可能是人类文明史的终结,人工智能的全方位发展可能招致人类的灭亡。所以他呼吁世界各国政府、科技领袖和科学家们避免不可控的人工智能的崛起。

      连霍金这样的科学家都发出如此言论,那我们普通人是不是对人工智能感到恐慌了?其实小智觉得完全没必要。回到现实中来,我们只要看看自己家里的智能音箱或者手机里的Siri能否理解我们所说的每句话就知道现在消费市场上的人工智能是个什么水平了。

      当然实验室中的人工智能水平则会高出很多,但本质上还是由人类编写的一行行程序代码,通过语音识别和机器视觉、机器学习等技术,加以大数据分析来做出相应的反馈动作,也就是说,现在的人工智能只是依照人类编写的程序执行命令,并不具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因此人们也不必担心它们对人类做出攻击性行为。

      按阶段划分,人工智能一般可分为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三个层面。弱人工智能没有自主意识,只能完成程序内设定的任务,广泛用于取代机械体力劳动。人类距离强人工智能还很远,它能具有自我意识,可以像人一样独立思考,并制定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而超人工智能,顾名思义,则全方位碾压人类的智力和体力,能够自我完善实现进化升级。

      目前我们则处于最初级的弱人工智能阶段,只是实现了一些自动化控制而已。但人工智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目前人工智能几乎渗透到社会方方面面,例如金融经济、互联网、制造、空间技术、无人驾驶、设计、机器人等众多领域,并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当然人工智能的进步也冲击到了一些职业的从业人员。流水线上的自动化机器人生产效率大大超过人类,而近年来人工智能也在新闻领域显示出巨大的优势。2018年11月7日,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惊现全球首个“AI合成主播”,AI合成主播可以模仿真实主播的音容笑貌,AI合成主播是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与搜狗公司为了提升新闻视频生产效率而研发的人工智能产品。AI合成主播只需要输入文字或语音文本,就可以实时高效输出音视频合成效果,获得实时的播报视频。值得注意的是,AI合成主播不仅能用和真人一样的声音进行新闻或节目播报,连唇形、面部表情也能够吻合。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新华社首次在新闻媒体领域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早在2015年,新华社就推出可以批量编写新闻的写作机器人“快笔小新”,据有关媒体报道,这一机器人已经在体育、财经领域得到应用。

      微软的虚拟人工智能助理小冰同样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据百度百科介绍,小冰已经学会了写诗,唱歌,并参与主持了21档电视节目、28档广播节目,并成为《钱江晚报》的特约记者,通过大数据撰写专栏文章,并成功预测了多个全球重要事件的结果。微软曾公开表示,部分百度百家和今日头条上的新闻内容也是由小冰撰写而成的。

      应当说,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将人类从重复繁琐的劳动中解放了出来,但人类依然掌控着人工智能的发展。

      但未来,人工智能是否会进化出自主意识,也许没有人能够说的准。霍金虽然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但他对于未来还是持乐观态度:“虽然我们对潜在危险有所意识,但我内心仍秉持乐观态度,我相信创造智能的潜在收益是巨大的。”

      当然,他的乐观并非毫无依据的盲目乐观。2015年他和SpaceX及Tesla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以及许多其他的人工智能专家签署了一份关于人工智能的公开信,目的是提倡就人工智能对社会所造成的影响做认真的调研。埃隆·马斯克就警告过人们:超人类人工智能可能带来不可估量的利益,但是如果部署不当,则可能给人类带来相反的效果。包括霍金及剑桥在内的世界众多科学家科技领袖及学术机构也已经成立专门机构研究人工智能的未来,确保这一技术造福人类。

      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到美国著名的科幻作家阿西莫夫于1942年提出的“机器人三定律”:

      定律一: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坐视人类受到伤害。

      定律二:除非违背第一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

      定律三:在不违背第一及第二法则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尽管现在看来三定律在逻辑上仍存在不够严密的地方,但该定律的提出足以说明人类早在数十年前就已认识到了未来机器人对于人类可能出现的潜在威胁,并采取一些手段加以约束。

      因此我们大可不必担心人工智能对我们造成威胁,毕竟有这么多科学家在内的专业人员存在,我们还是简单享受技术进步带来的便捷岂不更好?

      事实上,使用技术的人往往才是真正的威胁所在。

      人工智能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大数据进行机器学习,从而让自己越来越“聪明”,但这些涉及隐私的数据监管将成为很严肃的问题;为了家庭安全我们安装摄像头,但不怀好意的黑客却借机偷窥我们的隐私;借用对智能家居的控制权,对伴侣进行生活上的骚扰已经成为新形式的家庭暴力……这一切都让我们的智能生活面临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