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网站导航
资讯首页> 高端访谈 > 30余载坚守环境科研 默默奉献成就“大气卫士”

    30余载坚守环境科研 默默奉献成就“大气卫士”

    高端访谈2018年04月28日
    分享

    以发展环境催化和控制大气污染为己任,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化学化工系教授何洪,30余年来如一日,默默奉献,努力耕耘,在环境科研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基于何洪在环境催化与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杰出贡献,尤其是对低温SCR催化脱硝技术发展的贡献,何洪被评为科学中国人2014年年度人物。

    “以环境和能源领域的应用为目标,以纳米科学和现代催化理论为基础,从设计活性中心及可控制备催化材料出发,研究环境与能源催化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最终实现若干技术的工程化应用。”——何洪

    能源和环境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两大问题。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增长,及不科学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将日益枯竭,并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以发展环境催化和控制大气污染为己任,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化学化工系教授何洪,30余年来如一日,默默奉献,努力耕耘,在环境科研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何洪和环境科研结缘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1978年,他就考入兰州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学习,并在学习和毕业后的工作过程中获得了诸多科研成果。近十年,何洪团队承担了国家 “863”项目两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一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两项,北京市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一项,北京市科委重点研究项目两项,工信部稀土产业升级项目两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近百余篇,获授权美国专利两项,中国发明专利二十多项。

    2003年,何洪率先提出“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技术”概念并开展了深入的研究。经过多年的艰苦工作,在低温SCR催化剂配方和制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该SCR催化剂在160℃的脱硝效率高于90%,具有较好的抗硫抗水性能,打破了SCR脱硝催化剂的运行温度需要高于300℃的限制,为非电力行业NOx排放控制开辟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何洪长期从事工业催化,环境催化和催化科学基础的研究工作,具有深厚的催化理论基础和催化化学工程的经验。其研究团队在汽车尾气污染排放控制技术、低温脱硝催化技术、天然气及VOC催化燃烧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

    2007年,何洪发明了制备纳米金属离子和催化材料的“超声膜扩散法”,并将此方法应用于三效催化剂的制备,该项技术在某汽车催化剂制造企业得到了推广应用。何洪在汽车尾气催化领域和纳米催化领域的杰出工作得到了业内的广泛认可,提升了北京工业大学在环境催化领域的学术地位,在全国环境催化领域,尤其是在三效催化剂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项技术实现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应用是一件非常艰苦和困难的事,成功者也是凤毛麟角,而何洪是成功进行技术转化的代表者。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工作,在催化剂生产技术、产品质量控制,产品成本控制,产品合格率和产品一致性等方面取得了成功,完成了低温SCR生产技术的开发,实现了低温SCR催化剂技术从实验室到工业批量生产的转化。

    此外,何洪还深入研究了SCR催化脱硝反应系统及工程应用技术,形成了完整的低温SCR脱硝技术。目前,低温SCR催化剂已在北京方信立华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规模化生产并为脱硝市场提供性能优良的低温SCR催化剂产品。该低温SCR产品的出现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领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可以说低温SCR催化剂的成功应用拓展了SCR催化剂产业,形成了一个新的SCR催化剂产业生长点,也为我国非电行业脱硝和解决雾霾污染问题提供了技术和产品的保障。

    目前,何洪开发的低温SCR脱硝技术已成功的应用于焦化、玻璃、垃圾焚烧、化工和金属表面处理等行业的脱硝工程。迄今为止,低温SCR脱硝工程应用案例有二十余项。其中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焦炉烟气脱硝工程是世界上首套焦炉烟气脱硝工程,也是世界上低温SCR催化剂单体用量最大,处理烟气量最大的低温SCR脱硝工程,该套装置的运行温度为200℃,烟气SO2NOx排放量分别小于30mg/Nm3150mg/Nm3,其中NOx的最低排放可以达到50mg/Nm3,各项指标满足国家《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特殊限制地区环保排放标准。该项工程技术被《世界金属导报》评选为“世界钢铁工业十大技术要闻”。

    基于何洪在环境催化与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杰出贡献,尤其是对低温SCR催化脱硝技术发展的贡献,何洪被评为科学中国人2014年年度人物。何洪还多次参与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稀土重大项目指南中“稀土催化”的编写工作,并在阿格斯2015年国际稀土年会作大会报告。何洪团队将继往开来,更进一步为解决我国大气污染难题贡献新契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