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网站导航
资讯首页> 高端访谈 > 今日头条再遭人民网质疑: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不能让算法决定内容

    今日头条再遭人民网质疑: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不能让算法决定内容

    高端访谈2017年10月09日
    分享
      10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不能让算法决定内容》的文章称,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一些商业网站、移动新闻客户端,包括直播平台、浏览器、搜索引擎、影音软件等,在运用算法为用户量身打造信息定制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导致“一切围着流量转,唯点击量、转发量马首是瞻,‘标题党’泛滥,价值取向跑偏,内容沦为附庸。”
    “新闻的搬运工”再受质疑
      在互联网革命的下半场,流量已经成为了稀缺资源。在信息爆炸时代如何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也成为了现在几乎所有媒体平台的共同课题。因此,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分析用户喜好,进行精准推送,创造新的个性化阅读体验的模式也随之迅速推广开来。

      这种技术的本身并没有问题,也确实在信息海洋中帮助我们进行了筛选;但在利益的天平上,也就随之产生了一些不好的现象。人民日报此次发文,也重点在强调我们应当重视内容本身。文章表示,“技术再怎么变,传播渠道再怎么变,内容为王的地位没有变也不会变。离开权威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离开积极健康向上的信息内容,再强大的算法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同时,这篇文章也对一些新媒体平台进行了批评。
      一些新媒体平台口口声声称自己只是“新闻的搬运工”,可“搬运”的结果就是,大量来路不明、藏污纳垢的信息横行在网络空间。“搬运”什么要讲规矩讲责任,决不可任性而为之,更不能用满足用户阅读需求而自动分发的借口去搪塞。

      而在文中提到的“新闻的搬运工”,则让人想到目前在新媒体平台中如日中天的今日头条。虽然在此前的版权争议一事中,张一鸣已经对“新闻的搬运工”这一称谓表示了不认同,但不得不承认,这依然是大众对于今日头条最直观的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不是今日头条第一次受到人民日报的质疑了。

    人民日报三评算法,今日头条贬大于褒
      早在今年7月6日,人民日报就刊发了文章《新闻莫被算法“绑架”》,文章表示,“搭上算法的“便车”后,一些原本信息量丰富的新闻客户端推荐的内容越来越单一,一些原本客观公正的内容生产者变得越来越偏激,一些新闻媒体原本宏大的格局变得越来越狭小;并且呼吁内容生产者坚持“真实、全面、客观、独立”的创作态度。

      技术本质上都是单纯的,高下立现的是操作者的理念、情怀和洞察力,媒体也是一样。是被算法、流量和点击量绑架,只说受众想听的话,只写平台可能会推送的话题,只展示读者想看的那部分世界,还是坚持真实、全面、客观、独立,用态度和价值赢得尊重,用优质的内容塑造风格?这才是媒体人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如果说着还仅仅是对于当前内容生产者的一次忠告,那么后面人民日报则直接把矛头指向了今日头条。
      9月18日到9月20日的三天时间内,人民网连续发表了题为“三评算法推荐”的三篇观点文章。

    人民网三评算法推荐
      这一系列的文章从抑制创新性、固化信息偏见、放大信息野蛮生长三方面,对于现在的算法推荐技术进行了质疑,并且点名提到了今日头条推送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实际上,今日头条上许多的所谓自媒体账号一直充斥着低俗、无下限甚至谣言信息。更有甚者,所谓的算法推送和定制发布,误导一些个地方政府和部门,算糊涂账,花冤枉钱,已经引起广大网友的热议和不满。

      比如未经科学验证的健康知识、夸大其词的广告、只为博眼球的标题党、过于情绪化的观点乃至毫无用处的信息,都时常出现在智能平台首页的推荐当中。比如有位网友无意点击了一条关于花圈的消息,结果今日头条就连续推送丧葬用品信息,令人不堪其扰。还有网友总结那些劣质的信息可以分为三类:真假难辨,鱼龙混杂;对错不分,价值导向错乱;缺乏深度,内容和观点越来越肤浅。

      不得不承认,在智能推送为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确实也对用户的信息获取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
      一方面是信息的媚俗化,由于智能平台能够轻易掌握大多数人想看什么、爱看什么,并且根据用户需求精准送达信息,导致用户接收到的眼球新闻远远大于深度内容。尽管用户看“爽”了,但这并不利于其长期的学习和发展。


      另一方面是“自我封闭”的危险,在算法的帮助下,我们可以轻易过滤掉自己不熟悉、不认同的信息;而一旦身处这样的“信息茧房”,就再难接受异质化的信息和不同的观点,甚至在不同群体、代际间竖起阻碍沟通的高墙。


      目前,这些问题都是算法推荐应用过程中确实存在也值得注意的,当然它们的解决可能还需要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今日头条回应:正视不足,勉力前行


      在人民网三评算法推荐后,9月21日今日头条也对此作出了回应,并表示将正视机器学习技术目前整体发展的不足,勉力改进。
      今日头条的初衷,是希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人与信息的交流。机器学习已经在信息分发中表现出了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长尾内容的分发和触达。它和信息传播介质的升级一起,降低了人们获取信息的知识门槛,让“知识普惠”从口号变成了现实。

      机器学习和人工编辑,在现阶段,是相辅相成的。未来也是如此。再聪明的人工智能,也只是一个需要不断升级的工具,而人是不可替代的。这是一个不断磨合和优化的过程。这也是人民网三篇评论的价值所在。

      无论是算法推荐技术,还是今日头条本身,都依然还在成长当中,也依然面临着挑战。而正如其在回应中所说,技术受到质疑并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代表了它们可以改进的方向。